汉、宋、元、明、清时期斗拱的区别和建筑的区别分别有哪些? 建筑与斗栱的区别汉秦都咸阳建造原计划建立一个空前庞大的都城,但因秦王朝只仅存15年而未能完成。但咸阳宫的建立,集合了当时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起到了技艺融合的作用。东魏的曹魏邺城是历史上第一座轮廓方正规整,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具有南北轴线的都城,开创了城市规划的新格局。由于汉代的住宅没有实物遗存,只能从数量颇多的汉画像石,砖,明器上得到一个汉代建筑的大体状况。斗栱: 1.汉代斗栱使用已经相当广泛,但形制善未确定,斗栱都是各自孤立的,没有形成整体联系。 2.偏于仿木的形象,斗栱石柱十分硕大,承载性能良好。 3.汉代斗栱大部分都放置在柱头上,属于柱头铺作层。 4.柱间阑额上的斗栱,已经显现出补间铺作的雏形。 5.结构作用较为明显,保护土墙、木构架和房屋的基础。 建筑: 1.悬山顶成为汉代使用最频繁的屋顶形式,庑殿顶也被广泛使用,但它多出现正在较大型,且重要的建筑上,属于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 2.汉代的屋顶,还有把屋面做成上半部分是悬山,下半部分是庑殿(歇山顶的雏形)。 3.屋脊朴实,屋顶整体笨拙,装饰花纹简洁。 4.汉代建筑突出表现就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木结构已经形成。好了,不是建筑类专业的大朋友小朋友该懵逼了,啥是斗栱呀。这个木头叠起来的就是斗栱,去一个庙里啊等等地方,抬个头就可以看到了。 这个木头叠起来的就是斗栱,去一个庙里啊等等地方,抬个头就可以看到了。斗栱又叫铺作层(宋时才称铺作层),听中建史的老师说,她去参观的时候,请了个导游,问导游这个是几铺作的呀,问了一系列很专业的问题,活生生把导游给问哭了。。。。。。悬山顶和庑殿顶在如今的生活中很常见。来看图来认一认回想一下,身边有哪些建筑属于这两个顶的 宋南宋时,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城市发展上,城市数量明显增多,唐代户数十万以上的城市只有十几座,北宋时已增至四十多座。城市人口密度以及建筑密度增大,东京成为中国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城市。东京废弃封闭的里坊制,转为开放的街巷制。在建筑发展上,本时期呈现几个特点 。1.城市规模缩小,无论是建筑组群还是单体建筑,规模一般都比唐代小。 2.建筑总体布局趋向多进院格局,景观建筑中也出现像滕王阁,黄鹤楼那样形态复杂的大型阁楼为主体的布局方式。 3.建筑类型增多,以城市商店、饮食业、娱乐业最为著名,“瓦子”达到很大规模。 4.建筑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木构架的殿堂形,殿阁形,厅堂形、堂阁形均已齐备。 5.《营造法式》的问世,意味着成熟的木构架建筑体系进行了规范化的总结,建筑定性化达到严密的程度。 6.小木作发育成熟 7.建筑风貌显现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北宋吸收齐鲁和江南文化,与汴梁地区传统相结合,创造出秀美、精细的北宋官式风格。 8.木构架建筑体系在经历唐的粗犷风之后,在这个时期开始精致化的磨练哒。《清明上河图》很好的描绘了当时汴京的风貌,平江城(今苏州),利用地区条件,采取水路,陆路两套相结合的交通体系,平江城的规划布局,充分体现了因水制宜的特点,而且很注重街巷的景观,善于发挥塔、观、城楼、牌坊等得对景,组景作用。特别是把塔均匀分散布置在近郊山顶,街道对景,城市门户等显要地位,丰富了城市的立体轮廓和独特个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2eb04304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