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勤奋好学的故事400 篇一 在李白五岁的时候,家里就开始给小李白发蒙读书了。然而当时的李白自恃聪明,于是就不刻苦学习,总是贪玩好耍,想着逃学。 有一天,李白在家门前遇见一位老婆婆正在溪边打磨铁杵。李白不解,走过去好奇地问:“磨它做什么?”老婆婆回答:“磨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怎么可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可以说老婆婆最后的这一番话语,让当时聪慧的李白大受触动,明白了如果想要完成心中的抱负,自己不该如此凭借自己的聪明就不再学习,而是应该下更多的功夫,争取尽早达到心中的目标。 也正是在那时,李白开始刻苦攻读,认真学习。而那老婆婆磨铁杵的小溪便被称为了磨针溪。 篇二 一天,李白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风流儒雅,气概不凡,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这次是到蜀中来做官的。在长安,他早就听说李白的诗名,这次来到蜀中还未上任就前来拜访了。家人带他来到一条河边的柳树荫下,只见一个年幼的书生,头戴纶巾,佩一把宝剑,正在吟诗,同样是风流倜傥,卓越不群,诗人对这少年的喜欢之情油然而生。 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诗稿,先是吃惊,后是赞叹,最后竟是击节拊掌了,他说:“小家伙的文辞简直可以和司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写吧,中国第二个屈原就要横空出世了。”李白自小志趣远大,禀性高洁。当时的读书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参加进士考试。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个国家栋梁,否则就一辈子只当一个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谢安,相信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少年时代的诗歌留下来不多,比较早的一篇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说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观中去寻访一位道士。 时值初春季节,桃花正带露开放,飞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确实美不胜收。然而道士却始终没有回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见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归了。回到家后愈想愈觉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诗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ee9d0ea0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