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中诗人的感情变化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将进酒中诗人的感情变化,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将进酒中诗人的感情变化 (悲——欢——愤激——狂放) 开头四句写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以下写狂放(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前后。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的赏析: 读完《将进酒》,我觉得它描述了李白与两个“人”之间的斗争。 首先是和一个叫做“人生”的“人”的斗争。这个“人”掌控着时间,掌控着一个普通的人的境遇,掌控着一个人的财产。它可以轻易地将一个人捧到九重天,也能够挥挥手,将一个人推下黑暗的深渊。世人都受它的摆布,然而李白却偏要与它争上一争。当“人生”让时间从人们身边如黄河之水般飞速逝去时,李白却以不停的金杯笑对年华的老去;当“人生”让历来的“圣贤”皆遭受冷落时,李白便以饮者之名名垂青史;当“人生”将贫穷降临在不幸的人头上时,李白便以“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旷达轻松面对。因此,这两个人之间的斗争,似乎李白更占上风。李白与之斗争的第二个“人”便是处在他内心的“彷徨”。这个“人”虽然很弱小,但它可以找到一个人心头最深的伤口,然后轻轻地往上面撒上一层细盐。李白用了八年的时间想要战胜“彷徨”,然而八年之后的李白却还是没能成功。何以见得?我觉得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够彻底忘记一件事的话,他就根本不会再去理会它,或者不会再为了它而失落,显然,李白还没有做到。因此,这两个人之间的斗争,似乎李白处于劣势。 李白用他的诗和他的酒向这两个无论是谁都难以回避和战胜的“人”挑战,他是一个孤独的斗士。(刘学良) 他从诗句中看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超拔,也看到了现实的无奈。 燃烧着的自我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几个不同的自我,诗人的心中既有那个“立功、立言”的自我,也有一个饮酒尽欢的.自我。 黄河之水不复回,白发之悲终有悔,就像一道车辙印,深深地辗过行进的道路,却终究只是一道辙印,作者的生命在日月轮回中几经失落,自我的存在感也受到了打击。 在这被世人冷落的境遇里,另一个自我便越加凸显。这个自我不甘寂寞,这个自我个性彰显,这个自我是狂放不羁的一团烈火。生命不再是一道车辙印,每一刻的时光都要纵情,将燃料都变成可以感知的光芒与热度,莫辜负剩下的时光。“当下”的自我占据了诗人此时的思想意识。(沈峥迪) 她从诗句中读到的是诗人心中那个不羁的自我。 的确,与杜甫的无我不同,我们从李白的作品中不断地看到那个高歌着自我的李白。《将进酒》中李白唱“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推杯换盏的席间,李白一定是席中的主角:欢饮达旦的朋友聚会,李白一定是众人目光的焦点。“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请你听我唱。面对权贵,他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使在朝堂之上,他也是要张显自我,突出自我的。要不然怎么会有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 李白的确是自我中心的,但他不让人讨厌,因为他的自我不是自私,他之所以为我们喜爱,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个不羁的自我,但我们大多不能意识或不敢说出,但李白替我们痛快淋漓、一派天然的说出来了。 这个不羁的自我传达的也是盛唐这个时代才有的强音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c7a5a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