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柳中庸 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穷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小题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小题2:全诗是怎么表现筝声中包含的“悲怨”之情的?请扼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①交待了所写的主要事件――听筝;(2分)②引出下文,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2分)③概括了听筝的整体感受,奠定了全诗悲怨的情感基调。(2分。) 小题2: ①颔联借用比喻,以春风、杨柳、花鸟形象地渲染了筝声中的所透露出的伤春惜别之情;②颈联开展想象,连连提问,通过灯下独愁、楼上空思等意象,也表现出了筝声中的寂寞寂寞的思念之情;③尾联再作想象,通过友人一南一北的对照,又表现出了筝声中的友人离别思念之情。(每点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筝的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十三根,每弦用一柱支持,柱可摆布挪动以调理音量。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那忽疾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奇妙的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听”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诗人听筝最凸起的感受是什么?——“无穷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据《秦州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颠东望,秦川四五百里,纵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诗人以此渲染他由听筝而引发的感时伤别、无穷悲怨之情。下面缭绕 “悲怨”二字,诗人对筝声开展了一连串丰厚的想象和细致地描述。 小题2: 试题分析: 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使人“感悲音而增叹,怆蕉萃而怀愁”(汉侯瑾《筝赋》)。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筝发出的悲怨之声与人心中的离别之恨交映成趣,别有一番情韵。 这首描述筝声的诗,不重在表现弹奏者高深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递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诗人开展联想,以一系列比喻集中描述筝弦上发出的种种幽怨之声。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而是用自然景物化写“悲怨之声”,以唤起读者的想象,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25c8a7f3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