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一生的作品中讲得最多的就是两个字」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沈从文一生的作品中讲得最多的就是两个字:重建。我们对他的文学作品泛泛而读的时候是读不到这两个字的。但是,当我们他32卷作品从头到尾读下来的时候,就会发现他最重要的思想就是“重建”。所以我感觉到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巧合,我带着沈从文的“重建”理念来到了这个要“重建中国价值”的论坛上,这种契合是让我多了一份底气。现在网络上有一句流行的话:“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我跟同学们也讲过,传说可能是虚构的,可能有很多虚构的成分,但沈从文不是传说,沈从文是传奇。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就是这个传奇的沈从文。今天的题目是“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我觉得这个题目它有市场效应,但是它也是沈从文这一生中间确实经历过的,严格来讲,沈从文不能回答他对诺贝尔奖的感受,但是就我对沈从文的研究和了解,我认为沈从文对他个人来讲对获不获这个奖他肯定是没有什么想法的。沈从文是一个低调的人,他是对社会是无所求而讲奉献的人。当马悦然在揭秘瑞典文学院的评价的结果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他说这个评奖有一个规定,要守秘50年,但是他实在忍不住,他无法守住这个秘密,因为他感觉到要把这个东西告诉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他说1987年到1988年,沈从文是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而且都进入了终审名单。特别是1988年,1988年他不仅进入了终审名单,而且进入了终审名单的第一位。如果不是其他的原因,马悦然确信沈从文是可以获奖的。但是,沈从文在1988年5月21号去世了。所以,马悦然有一句话,他说沈从文没有获奖是诺贝尔奖的遗憾。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句话,沈从文没有获奖不是沈从文的遗憾,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遗憾。 我记得国学泰斗、刚刚去世的季羡林先生他写过两篇关于沈从文的散文,其中最早的一篇他说他50多年前,他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时候,他最爱读的两个作家,一个是鲁迅,一个是沈从文。他说,读了沈从文,翻开沈从文的著作,你打开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风格,读他的文字就知道是沈从文,所以他非常喜爱。当然,第二篇文章是他知道他最崇敬的作家去世了,他写了一篇文章。文章里说,当听到准备把沈从文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当时季羡林的观点是这样的,他说那个东西没有什么意思,他说你拿我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作家去跟那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相比,无异于大山跟小丘的比较。当然,这是季老的一种观点,我们今天既然是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这个话题作为引子,我们就从沈从文创作的一个简单过程作为一个传奇,而不是传说来做一个简单的交代。他是一个四年级还没有毕业的学生,他们的家人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曾经问过他,当时沈老还很害羞的说四年级还是读完了,所以他只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从此以后他没再进过学校,他再进学校的时候是干什么?是大学教授。所以,当时在上海公学、北京大学、青岛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在这些大学里面做过教授,培养了很多学生。他一生大家都知道创作了10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仅仅从数量上来讲,那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他是第一,是绝对的第一。从小说上来讲,他创作了200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依然是第一。这是传奇吗?如果觉得这个传奇还不够的话,那么他还有一个传奇,我们回顾我们现在文学史上我们这些所有的作家中间,我们比较一下会发现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不是他愿意与众不同,而是由于他的独特性,由于他的独立的思考,所以他是唯一一个在海峡两岸都被封杀的一个作家,而且这个封杀是不得了了,一封杀就是30多年。你说这不是传奇是什么呢? 如果说这个传奇还不够的话,那么他在创作高峰的时候他突然戛然而止,不写了,他是如此热爱他的文学事业,但是却在此时与文学一刀两断,转行了。虽然后面的人为他的转行推出了很多的理由,比如说他的爱好改变了,说他转行了其实对他本人有好处等等。其实我觉得就是一句话大家没说,就是因为他这杆笔,他这杆独立思维控制下的笔是无法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中继续自如的写下去,他不可能再给我们写出翠翠第二,萧萧第二,柏子第二,他不可能写下去,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不允许他写了,所以他转行了。当然,转行的成就也非常之大,在这里就不讲了。传奇还有,他是一生中把生命看得最重,我们现在有很多理论家都是这样说,把沈从文界定为一个生命哲学家,一个生命作家。他自己说过,我要构出一座希腊小庙,我要在这个小庙中间供奉什么东西?供奉人性。可是这么一个热爱生命的人,1949年以后在50年代初期曾经三次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是一个最纯粹的作家,但是也是遭人误解最深的作家,对他误解最深的表现,用一个词形容叫“全民误解”,这是很悲哀的。我们被一个人误解是很悲哀的,但是,你被全民误解你说这个悲哀有多大?但是他扛住了。特别难以忍受的是什么呢?他被他最好的朋友误解,被他同行误解。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谁跟沈从文的关系最近?我们都知道还有一个伟大的湖南湘西作家,在常德临澧县,就是丁玲。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用生命结成一个团队,在与旧的社会和制度进行抗争的时候结下的友谊,但是由于两个人的思想方向不同,轨道不同。因此到了后来深深的被丁玲误解,而唯独这一次误解是特别让沈从文伤心。沈从文一般是你骂他什么他都不回嘴的,但是这一次他实在是忍不住了。他也没写文章,只是跟其他人说了他心中的那种痛苦。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海峡两岸才对沈从文解禁。我这里有三个数据,我们虽然讲反对数据,但是有时候数据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比如说1994年王一川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其中作了一个排名,这个排名在当时引起了文坛的震动,他将鲁迅排第一,沈从文排第二,巴金、金庸都排在后面,在当时引起了一片哗然。因为我们的习惯沈从文是谁?沈从文是“桃红色”的作家,你怎么能排在这里呢?沈从文是不懂政治的,他没有头脑的,他没有思想的,有人说他是没有思想的作家,怎么能排在前面?但是这个排名以后以后。接着在1995年,钱理群排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前七位,沈从文排在鲁迅和老舍的后面,排在第三位。到的1999年《亚洲周刊》排出了100位中国作家,就是将中国用华文写作的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文学艺术和思想比较的时候排出100位,这100位小说100强,我们可以猜得到排第一的是谁,是鲁迅先生,他的《呐喊》小说集是排第一的。然后排第二的自然就是沈从文,是《边城》。要是以单篇小说集算的话,沈从文是排第一的,因为《呐喊》是小说集。所以,从那个时候起到现在,中国的沈从文的研究应该说是风起云涌,当时中间也有很多波折,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有了80多部专著来谈沈从文,有30多个专号专集,有数万篇学术论文。 所以,沈从文的研究出现了热潮。我们又回到了诺贝尔奖的问题上来。有的人说得不得诺贝尔奖跟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它有它的标准,关于诺贝尔奖有很多言论,是资本主义的阴谋,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世界观在作祟,还有其他的文化隔膜等等,有很多这些方面的东西在影响着。但是,我认为就是从100多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所有的获奖名单来看,杰出的、优秀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974abb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