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山核桃造林与栽培技术探究 作者:殷志松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52期 【摘要】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大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年提升,如何能在饮食方面,吃到安心放心的食品,开始成为我们共同讨论和热爱的话题。而坚果对人们的健康来说,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隶属坚果行列的薄壳山核桃更是人们的心头好,关注薄壳山核桃造林与栽培技术,强化薄壳山核桃种植中的技术要点,对于培育更优质的薄壳山核桃来说意义重大,有效提升薄壳山核桃的市场价值。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造林;栽培技术 引言: 薄壳山核桃也可以称之为美国山核桃,该种植物的树干又端正又直挺,树冠则类似广卵状,根基很是发达,极为耐水,不但可以在草坪、湖泊等种植,可以独立种植,适宜做道路旁的风景树,也可以在庭院中种植用以遮阳,另外薄壳山核桃还广泛存在于平原地域,甚至于河流旁边我们也常见到它的身影,薄壳山核桃乃是绝佳的果材和绿化类的树木。薄壳山核桃口感很好,果仁食之可口,且营养价值较高。所以,在近些年的薄壳山核桃种植中,人们对于薄壳山核桃造林与栽培技术愈发重视,希望更好的在种植技术上有所提升,优化薄壳山核桃产量和品质,促使从薄壳山核桃种植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一、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要点 1.苗圃 苗圃应该建在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质较好且光照充足的地方,建立薄壳山核桃苗圃,必须注重对土壤的选择,由于 薄壳山核桃的根系很发达,因此种植薄壳山核桃的土壤最好是深厚肥沃的沙质土,表层土最为理想的土壤应该是沙质壤土,厚度大于45cm,将砂纸黏土作为底层土,那么薄壳山核桃根系可以自如伸展,底层水分保持时间也会更长,同时对主根伸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既有效的促使苗木快速成长,其次也使得主根更加壮硕。薄壳山核桃苗圃整地也很重要,秋冬季节的时候,翻耕苗圃的深度必须大于25cm,春季则要在20cm以上,如果雨水较多,就可以在冬天来临之前,深翻苗圃,冬天过去之后,则实施浅耕;雨水偏少的地方,头两年深翻整地,以此储备更多的水分。 2.采种 薄壳山核桃成熟周,果皮自然裂开,此时薄壳山核桃就会自然脱落,必须及时采摘种子。采集到的种子可在室内堆积起来,值得注意的是,不可堆积过高,以免降低种植质量,果实绝大部分裂开之后,就可以取出里面的种子,将其晒2d或者3d,然后可以将潮湿的沙子盖在种子上。等待贮藏的种子干了以后,就可以使用了,但是该种方式采收贮藏的种子普遍发言很晚。通常情况下,在室内温度下将种子贮藏8个月以上,种子发芽能力将完全丧失。 3.育苗 薄壳山核桃育苗方式很多,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薄壳山核桃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哪一种育苗方式自己最为熟悉,当地的薄壳山核桃种植最为合宜,就可以选择哪种育苗方式。育苗方式可以分为这几种,分别是播种育苗、嫁接育苗、根插育苗、分株育苗四种方式。首先我们要说的是播种育苗,播种育苗通过是在12月到1月之间进行的,或者也可以将沙藏后的种子放在第二年的二月和三月之间春播。而嫁接育苗则可以分为插皮接、切接、嫩枝擦皮腹接三种类型,薄壳山核桃根插育苗一般选用二年到四年的生实生苗,粗度约为1.4cm的根,将其剪为10cm的长度,在当年的12月中旬机到第二年二月中旬实施露地扦插,该种方式的育苗,成果率较高,一般在95%左右,如果根的粗度在3.5cm左右,育苗成功率也很高。薄壳山核桃最后一种育苗方法是分株育苗,种苗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这一育苗方式,将生长了大概一年半左右的生实生苗截去地面以上的部分用于插穗,根部的根系一般可以有3条左右的萌条,将这些萌条独立分成一个幼苗,即可完成分株育苗的过程。 二、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要点 1.种植 正确的种植方式,可以确保薄壳山核桃口感上乘且产量稳定。因此在种植方面,必须严格把关。选择的薄壳山核桃苗木也必须品种纯正,有一丁点病害的苗木都不可选用。为了使薄壳山核桃产量最大化,可以运用嫁接的种植方式,通过两年到三年之间就可以结果,四年到五年就可产量极为喜人。薄壳山核桃种植最好选择在春季进行,有问题的薄壳山核桃苗木,要在水里浸泡,避免其烂根等情况的出现。一来可以提升薄壳山核桃苗木成活率,其次也有利于薄壳山核桃的产量增加。 2.施肥 施肥是薄壳山核桃生长中极为关键的环节,对于薄壳山核桃来说,最为优质的肥料是有机肥还有绿肥,这两种肥料对于薄壳山核桃来说都极为有利,施肥时间并不固定,春季核桃发芽的时候,可以及时施肥,秋季和夏季的时候可以根据薄壳山核桃生长情况,对其施肥。夏秋时节要及时进行薄壳山核桃树木施肥,不仅可以除去薄壳山核桃园中的杂草,另外也是降低薄壳山核桃粗跟情况的发生几率。施肥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薄壳山核桃幼苗更喜欢氮肥,薄壳山核桃萌芽后及当年的六月到七月之间,可以追肥以此,该种追肥方式,更有利于苗木的生长。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f26f7fcf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