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经理的作用 管理理论上说:“所谓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做事情,经理就是通过别人做事情的人”。还有一种说法:“管理是为达到组织目标所做的工作,经理就是组织任命达成组织目标的人。”无论哪种定义,都对经理的作用进行了正面阐释,给别人的感觉,经理是非常重要的,很能干、风光的人。但经理们在管理实践中,往往面临许多困扰和无奈,经理们觉得:“其实管理和书上讲的不一样,经理没有书上讲得那样风光,有时是有苦说不出,如同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经理作为教练、资源整合者等角色都不用说了,现在站在另类的角度上来,谈谈。 1、经理是过滤器 经理的上传下达职能,使经理要传达老板的意思,这时经理是传声筒的角色。 但往往上面的信息,不能直接用传声筒的方式传到员工。经理要对信息,打折扣,也就是扮演过滤器的角色。因为经理是最了解员工的,经理要考虑员工的接受程度。也就是,经理要站在员工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是完全站在公司的角度上传达,不能百分之百传达上面的意思。另外不经过经理的加工,经理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体现不出经理的威信。所以经理是过滤器,可以使信息更符合下面的接受程度,从而保证公司政策的执行。 向上传达员工意见的时候,经理要知道员工因为职位限制,因为信息量限制,他看公司的视角可能有偏差。所以有时会有不当,或过激的言行,这时经理要保护下属,过滤信息而传达。 2、经理是受气包 作为经理一方面要维护员工的利益,还要维护公司的利益。经常就因为工作上的问题,而成为两面不讨好的受气包。打落了牙齿,还要往肚子里咽。要承受上面的责难之气,“怎么这么简单的事情,到现在还没有完成?要你做什么。”或者是被员工骂,“简直就是老总的狗腿子,就会汪汪叫,找我们的麻烦,也不体谅我们,为我们争取福利和待遇。”只好下班到酒吧买醉。 3、经理在组织中的定位 组织为什么要有经理呢? 企业是赢利机构,老板要为企业的成败负责。因此老板是企业的最终决策者,老板靠什么决策呢?决策的依据是信息。但老板决策时就考虑:“企业是我的,我要说了算,但我不了解信息,不了解实际情况,我怎么决策呢?”因此企业中全部是老板说了算,企业的决策成本就很高。如果反过来,让掌握信息的人来决策,在企业中,掌握最大量的、最新信息的人是那些人呢?是企业的基层员工。如果把决策权完全交给一线员工,他们不是企业的所有者,做出的决策一定倾向他们的个人利益,老板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他们说:“反正企业也不是我的,可劲造又能怎么样?大不了,不干了,好工作有的是。” 怎样可以使决策的成本降低呢?一个好办法,就是把决策权给那些掌握信息,同时可以为公司负责的人。因此由经理层做决策,可以使企业的决策成本降低,使企业更有创造力。也就是说,经理的作用是替代老板做决策。在组织中经理不但替老板做决策,还要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领导部署。因此经理就要上传下达,左右协调、内外兼顾,一切以达成组织的目标为目的,所以经理有时要扮演几个另类角色。 4、经理是墙头草 工作中任何岗位都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有些原则和立场是一定要坚持的。例如:财务部对待额度,就要严格按照公司的政策实行,一定要讲政策和原则。市场部的品牌建设费用,不能因为促销活动而动用等等。作为经理要知道什么是你岗位的原则问题,什么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要讲究沟通的技巧,不要过分坚持,要以柔克刚。这个“柔”就是墙头草的意思,因为墙头草也是经理扮演的一个角色。等公交车的人在“上与下”之间的态度,能180度的倒转,就是墙头草的态度。在车下时喊着鼓动车上人往里挤,“往里走,前面空着呐!”等他上了车,话语立马变了,“别上了,关门走罢,赶时间上班呢!”这态度跟着“立场”变,他已由车站上挨挤的人变幸运者,于是说变也就变了。反正大目标不变,何必较真呢?上车的就赶快走吧,在下面的就等下一辆吧。车上人的墙头草态度可以促使车快走,而提高了公交的效率,也是一件好事。在企业中墙头草的角色,也是保证在大目标不变的情况下,经理采用的对策。 在企业中,我们不提倡拉帮结派,但如果经理不能阻止别人拉帮结派时,经理要保证不要让自己,不要让部门受到伤害,要学会在什么人面前,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经理要在不失去原则的情况下,站对队,否则可能给个人,给部门带来灾难。 经理的正确态度是忠于公司,不参与政治斗争,用墙头草的技巧保护自己。 5、经理是监工 经理这个职位,无论怎么美化,都有一个天然的职能。就是按时完成公司交代的任务。而具体工作的人是员工,经理就是最后的“时间杀手”,来监督员工工作的完成,所以是监工。在经理眼中,员工首先要按时完成经理交办的任务,其次才是创造性。 6、经理是替罪羊 有时候,一些岗位很难做,销售部经理、市场部经理这样的位子,很容易“死人”,这时经理就是老板的替罪羊。经理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敢于做、勇于做、乐于做替罪羊。康熙王朝的电视连续剧中,有一集描述康熙攻打台湾。当时条件不成熟,但是皇帝听了皇子的建议要攻打台湾。福建巡抚姚吉胜反对,海军总督施琅也反对,但皇帝一定要攻打台湾。战斗结束以后,可以说是打了个平手,因为是康熙发动的战争,所以康熙输了。于是康熙惩罚了攻打台湾不利的官员,惟独对姚吉胜,不知道怎样处理合适。因为康熙知道,这次攻打台湾失败,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冒进所致。剧中康熙说了一句话:“皇上的权威比正确与错误更重要。”让姚吉胜丁忧去了。这样姚吉胜就成了康熙的替罪羊,尽到了一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ff4a73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