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量与量,数与数,感悟量感——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04 22:00: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与数,量与量 感悟量感

——学习《2022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对于课程方案、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专业词汇难以理解,架构关系不会区分,遇到课程内容架构化、单元教学设计、跨学科主题教学、学业质量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操作都非常手足无措。

11版课标十大核心素养到22版新增的量感,就量感有一些自己的感想。首先吸引我的是读音,由华应龙老师的数(shǔ)与数(shù),什么是小数(shù):数(shǔ)小单位的数(shù),什么是分数(shù):先分后数(shǔ)想到量的读音,百度“量”的读音有(liànɡ)和

liánɡ:量(liánɡ)是动词,指相应的工具测量;量(liànɡ)是名词,指的是轻重、厚薄、多少等感觉。

新课标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三会”,但是不管是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都要归结到现实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量”(liànɡ),买东西需要比较价格,做事情需要看时间,开车需要控制速度……这些都与数学息息相关。但由于这些量与我们的生活过于密切,我们反而容易忽略它们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人们对“数量(liànɡ)”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度量(liánɡ)或测量(liánɡ)”的过程体验。

比如二年级第一单元对米和厘米的认识,这是首次出现长度测量,在传统度量中属于几何概念,一般指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其中


长度是最基本的单位,认识长度单位要求有过程性的学习,包括工具的使用、测量的方法、能利用头脑中的单位表象、度量经验和空间想象,合理判断或估计度量结果,由此可见,量(liànɡ)感的形成需要各种度量(liánɡ)活动,有助于数学思维活动,有助于发展核心素养。

这种度量的活动和主题活动学习紧紧相扣,比如第一学段购物活动:认识人民币;时间在哪里;我的教室会描述相对位置;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身体上的尺子数学连环画: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记录自己一天的经历,或者小故事。到第二学段主题活动年、月、日的秘密:知道24小时,年、月、日,四季;曹冲称象的故事;寻找宝藏:进一步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度量衡的故事,都是意识的培养逐渐上升为观念的过程,虽然在平时学习中有各种小组活动,但是自认为活动常常达不到目的,学生没有根据自己做过的活动举一反三,没有学透学明白。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单元教学设计,在共同备课过程中对于起始课如何激发兴趣,后续课程包括作业设计如何衔接、加强、深入都要有一体化的设计,二年级由我们的祖先利用身体感知长度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在布置实践性作业时可以在本单元课前让学生用步子测量家或者教室的长度,猜一猜自己的身高到一课时认识厘米后用直尺(厘米尺)量身高,橡皮、书本长度,测教室长度时感受到很长的物体用厘米尺测量很麻烦从而感受更大单位或者说更长尺子的必要性到米的学习时会更加感同身受,切身体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579ce266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