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说课稿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花未眠》说课稿 《花未眠》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个散文单元,本单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现当代散文,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基础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学会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初中的学习已经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散文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鉴赏和品味散文的能力,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审美的技巧和能力上,还有待加强。同时,在这一阶段,学生阅读面不够广,文化积淀少,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再加上他们的社会阅历尚浅,所以在理解文章的内涵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说,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重要过渡过程,这就需要老师作好引导工作。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曰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关于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花未眠》虽然是从小事入手来写美学问题,作者能够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来写,但是由于探讨的问题本身比较深奥,所以理解上还是有一定难度。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制如下: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其次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最后,要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没的意识。之所以定立这样的目标,是因为在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上一单元是针对诗歌鉴赏的学习,诗歌鉴赏的学习和散文鉴赏的学习是有共同之处的,诗歌中作为意境和意象在散文鉴赏中就表现为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景物描写,同时订立这样的教学目标,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诗歌与散文学习能力的培养目的也是一致的。 基于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制如下:对于教学难点的设立,引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理解文中援引诸多例子的意图,并把握以小见大的写法,原因是因为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内容理解较难。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好,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体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根据新课标设定的要求,我把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主旨以及鉴赏本文的语言,深刻体会其内涵方面。高一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散文如《春》、《背影》等,文字量相对较小,语言浅易,文章的内涵也比较浅显,相对来说好理解易把握。本单元散文相对而言文字量较大,有的文章的内涵明显比初中所学的内容要深刻得多,学生会在学习中有不适应感。再加上《花未眠》中关于审美的思考,对此阶段的学生而言都有一定的难度。 鉴于此,我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本文教学重点是理解主旨和鉴赏语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关键。运用前几篇课文所学的提要钩玄的方法,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主旨。采用重点段落重点阅读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能尽快的抓住关键。同时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使学生能自主地探讨问题。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有些哲理性较强,隐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语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理解较困难,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自主合作的探讨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基于上述的特点,我将教学过程设置如下:一开始,我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诵曾经学过的宋代女词人所作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通过这首词描写海棠花的词,引出同样作为描写海棠花的散文作品,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接着再请一位学生为大家介绍一下川端康成,由此进入教学,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主旨:首先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内容,然后思考:看看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有什么感悟?接着让学生评价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能否说说他们所能感受到的自然的美?通过这个过程的阅读,学生就能整体把握到文章的一个观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同时也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身边很多事物是非常美的,只是我们平常没有留心,让学生明白平时要留心生活中的自然美。然后思考作者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现海棠花的美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在文中找到答案:“凌晨四点起来,我一个人凝视着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点起来,我一个人凝视着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接着由教师小结:作者能够发现司空见惯的海棠花的美,原因有二:一为“静”;二为“孤独”。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自学,就会把文章的第二观点“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找到并有所领悟了。 接着出示文中出现的有关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思考对于这些艺术作品作者持什么态度?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借此让学生再去读文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段落,明白这些艺术作品都是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能够给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艺术作品更能引起欣赏者美的共鸣,能够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师此时再加以总结,学生就对内容有了更明确的理解。教师小结:作者由未眠之海棠写起,阐述了自己对美和审美的三个观点,即: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契合自然美的艺术品能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这三个观点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的含义。接下来的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他们认为优美的句子或是不太好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举例引导如:(1)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2)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由此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手法为以小见大。然后再展示一组图片,有动物、有人类、有自然,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其中的各种美,调动各种知识储备增加对美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充分展示学生发现视角的独特和想象力的丰富以及表达欲望的强烈,一般情况下,教师总会在有意无意地低估学生的各种水平,我们不应当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最后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这是一篇谈论美学问题的文章,可是它本身也是美的。其实美无处不在,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感谢川端康成,他告诉我们只要细心地去寻找,用心地去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创造美。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最后附上我的板书: 以小见大 花未眠—————→对生活、审美的感悟 (触发点) 1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2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感悟 ┃○3契合自然美的艺术品能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9a370b6c85ec3a87c2c5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