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湖心亭看雪》和《白洋湖》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①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②,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③,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④,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⑤,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节选自张岱《白洋湖》,有删改) 【注释】①擘翼:张开翅膀。①镞镞:同“簇簇”,攒聚之貌。形容浪头聚集涌动的样子。①辟易:惊退。①礴:同“薄”,迫近,这里是撞击。①龙湫:雁荡山大瀑布。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_ .2.把语段(一)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包含了哪些情感? 4.《湖心亭看雪》和《白洋湖》在写景方法的使用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消失 尽力 2.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1)指作者孤傲清高,对西湖雪景异乎寻常的痴迷和对自己不凡情怀的自得。(或: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闲情雅致)(2)无人理解,知音难觅的孤独、寂寞。 4.相同:都有侧面描写,“湖中人鸟声俱绝”侧面烘托了大雪后的空旷寂寥;“看者辟易,走避塘下”(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侧面表现了白洋潮的水势浩大、震撼壮观的景象。不同:语段(一)采用白描的手法,如“痕”“点”“粒”“芥”等词,语言朴素简洁,不加修饰,描写了一幅苍茫浩渺的西湖雪景图。而《白洋湖》运用比喻、夸张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白洋湖涨潮时汹涌澎湃的景象。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句意为:湖附近游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绝,消失;(2)句意为: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强,尽力。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拏,撑船;拥,围,裹;毳衣,细毛皮衣。 3.本题考查对文中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读全文可知,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生活在封建社会晚明时期的文人如张岱者独来独往,孤傲清高,舟子是进不了作者的内心的,他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心。尽管身旁有舟子,但他视舟子而不见,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屑与舟子为伍。在作者看来,自己带着闲情雅致去赏雪,舟子对此是不理解的,所以他说“独往”;另一方面,独往“湖心亭看雪”是就情感而言,是说除了我张岱以外,没有有心赏雪的人或者说没有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独”是指张岱内心很孤独,而不是一个人的意思。“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漂泊无根的孤独、茫然无奈的伤感和孤芳自赏的情怀,暗示了作者对西湖雪景的“痴”。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独”字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一是指作者孤傲清高,对西湖雪景异乎寻常的痴迷,对自己不凡的情怀情趣的自得;二是指无人理解,知音难觅的孤独、寂寞。 4.本题考查写景方法的异同。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作答即可。《湖心亭看雪》中,从“湖中人鸟声俱绝”可知这是侧面描写,烘托了大雪后的空旷寂寥;《白洋湖》中,从“看者辟易,走避塘下”“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这是写观潮者的心理,侧面表现了白洋潮的水势浩大、震撼壮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288e6632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