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幸福的关系之我见 道德与幸福的关系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是理论和实践领域中的古老问题,其核心在于如何解决道德行为与人的幸福的不一致问题,尤其是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问题。 什么是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因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人们最终的追求是幸福,所以道德就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幸福而逐渐约定俗成的一些行为规范。 首先,两者并不矛盾。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幸福观,短期内使我们愉快的叫快乐,幸福相对于快乐而言,是一个长期性、很稳定的心理状态。 其次,幸福往往是建立在个人道德良知的基础上的,没有说哪个人因为别人遭遇不幸而感到幸福的。也许你会说,也有幸灾乐祸的人啊,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这不能完全叫做幸福,充其量只能叫暗自庆幸。也就是说,不是因为别人遭遇不幸而感到快乐,而是仅仅为自己没有受到类似境遇而怀有感激。两者很难分清,但这对的对象不同,意义却有天壤之别。后一种感受是与他人无害的,前者则很容易被判为道德低下。原因在何处?利他与利己而已。 在形式上,幸福体现为人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但在内容上,幸福源于人的重要而合理的需要通过正当途径得以实现或部分实现。所谓“正当的途径”是指获得幸福的手段必须具有道德意义,即幸福要以道德为必要前提,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在任何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服务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辩证统一,只要生活在社会中,自我与他人就必须是互为目的和手段。如果人人只想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那么社会就不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个人的幸福也会因为割裂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而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因此,个人追求幸福必须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否则,就扯断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关系的链条、最终,人们都将无法实现幸福的目标。 结合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我觉得幸福和道德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只有遵守了相应的社会道德,我们才能体会到幸福。例如在大学学习方面,我们在图书馆学习时,就不喜欢那些占了座位却一整天都不去学习的人,他们白白浪费了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遵守社会道德,导致了其他许多想要利用资源的同学没有机会。这样的情况会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时感受不到愉悦,感受不到幸福。但如果他们用纸条在座位上留下使用的时间,在其他他不在的时候,其他同学也可以使用,这样他不仅遵守了社会简单的道德,同学们也会在使用的时候感觉到幸福。又例如在大学寝室生活方面,大学生活是集体式的,我们在寝室生活中,小则说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大则说遵守寝室道德。不随意动他人私人物品,不在休息时间打电话聊天等等,不要打扰他人的休息。 综上所诉,如果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违背道德规范,丧尽天良的基础上,那不是幸福,是无端的自私,是犯罪。是社会所不齿的行为,因而也不会幸福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31b416a45177232f60a2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