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松子:你可知西藏白皮松才是我亲妈

时间:2022-08-25 10:07: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巴西松子:你可知西藏白皮松才是我亲妈

作者:暂无

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8年第10



萧野

“风落收松子, 天寒割蜜房。 ”天气转冷, 干果炒货越来越受欢迎, 而松子作为一种休闲食品, 更是受到食客热捧。 市面上的松子基本来自红松, 是三角形的小不点, 外壳又厚又硬, 很难用牙咬开。 近几年, 市场上还热销一种皮薄、 肉厚、 手剥的松子, 被称为 “巴西松子” , 价格不菲, 大有与榛子、 核桃争一争 “坚果之王”的架势。 许多人以为巴西松子是“巴西松”的果仁, 其实不然, 它的母亲是生长于我国西藏及巴基斯坦等地的 “西藏白皮松” 。 而这种松树在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篇》中已被纳入“极危”等级。

巴西松子原产喜马拉雅山脉

全球有30多个松属植物生产可食用松子, 但目前仅有5种具有商业价值, 分别是西伯利亚红松、 红松、 意大利石松、 西藏白皮松(亦称喜马拉雅白皮松)和果松。

许多人认为皮薄、 肉厚、 手剥的巴西松子是 “巴西松”的果仁, 从巴西进口而来, 实是误读了它的故乡。 巴西有一种树, 英文名为 Brazilian pine 翻译过来的确是 “巴西松” , 不过这种植物不是松属的, 而是南洋杉属的, 果仁比“巴西松子”要大得多, 长度与核桃相仿, 外形呈梯形凸起, 不易剥开, 煮熟方可食用。 “巴西松子” 实则为 “西藏白皮松”的商品名。

西藏白皮松是松科松属植物, 生长在海拔18003350米之间喜马拉雅山麓西北的高山河谷地带, 如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西北部和中国西藏。

对于“巴西松子”名称的由来, 有人怀疑它因产自巴基斯坦西部而得名, 并不是!在巴基斯坦, 它主要产自该国西北部城市吉尔吉特、 北部的吉德拉尔市和苏莱曼山区一带。 西藏白皮松的果仁被国人唤作“巴西松子”的原因不得而知。

苏莱曼山脉是兴都库什山脉的延伸, 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 开伯尔 - 普赫图赫瓦省和旁遮普省三省交界处, 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西藏白皮松林, 面积超过260平方公里, 当地约1.3万人通过出售巴西松子获得收入。得益于优越的气候条件, 巴基斯坦的巴西松子成熟度好、颗粒大, 它是大宗松子出口国, 绝大多数通过新疆喀什的口岸销往我国。

西藏白皮松的英文名为“Chilgoza Pine” 。 在巴基斯坦国语乌尔都语里,chilgoza 意思是“一个球果里有40个果仁” 。 它的学名是 Pinus gerardiana 为了纪念驻印度的苏格兰军官亚历山大·杰拉德(AlexanderGerard)上尉。 他是孟加拉土著步兵团(东印度公司孟加拉军队的常规步兵部队)随行的一位调查员, 在约2个世纪前调查印度喜马偕尔邦萨特莱杰河谷时发现该物种。 喜马偕尔邦是印度北部的一个邦, 毗连我国西藏。 萨特莱杰河是印度河中游的主要支流之一, 上游位于中国境内, 称“朗钦藏布” , 发源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冰川, 干流经印度喜马偕尔邦。

西藏阿里是其分布的最东界

札达县是西藏最西的县, 该县最西的底雅乡什布奇村与印度接壤, 这个村子海拔2700米、 陡峭的干暖河谷中生长着西藏白皮松, 这也是该种分布的最东界。 札达县村庄什布奇被列为


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专门保护西藏白皮松。 “十一五”期间, 阿里地区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 札达县的西藏白皮松采种基地建设总投资100万元。

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篇》中, 西藏白皮松处于“极危”境地。 国家林业局2012年全面启动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承担了札达县等4个调查单元的调查任务, 共有目的调查物种14种, 其中就包括西藏白皮松。 “此次调查首次弄清了该物种在我国分布的资源数量, 为该种最东部居群的保护提供了基

础” , 还采集了该种的分子材料。 不过, 笔者尚未查到相关研究成果发布。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表示, 下一步将争取和科研院所合作, 开展该种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星鸦攒食助开枝散叶

西藏白皮松为常绿乔木, 生长速度缓慢, 树高通常不超过20米, 在有利的生境下, 高可达25米。 它的树皮通常裂成较大而薄的不规则块片剥落, 露出浅灰绿色斑块; 当年生的树枝为淡黄绿色; 叶子3针成一束,颜色为深绿色, 每针长约6 10厘米, 针叶在树上可存活2 3年, 松针里包含一种物质叫“萜” , 雨水冲刷过松针后就会分泌出来, 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 因此, 西藏白皮松树下生长的植物数量稀少。

西藏白皮松对海拔、 温度、 光照和湿度等生长条件要求极高, 一般生长在季风作用明显减弱的地区, 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 年均气温7 13摄氏度, 积温2000 3800度, 无霜期150 210天。 它们根系较发达, 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 不过, 在迎风的山坡上, 树木低矮而弯曲。该物种雌雄同株, 单朵花要么是雄花, 要么是雌花, 不过虽然两种性别的花都能在同一株树上找到, 但要靠风力授粉, 并不能自育, 花期每年5月~ 6月。 西藏白皮松的种子10月份成熟, 呈圆柱形, 2厘米长。 一个松塔从开花到成熟期需要3年左右, 果仁产量有限。

西藏白皮松产生的是无翅种子, 因此, 它不可能被风吹散, 松果落在地上时不会让种子脱落出来。 在一些陡峭的山坡上或岩石下会看到西藏白皮松的幼苗, 而这是松果不太可能掉落种子的地方, 原来这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一种鸟——星鸦的“杰作” 。 这种鸟在漫长的冬季里, 将西藏白皮松的种子藏匿在石头下囤食。 星鸦的喙像一把小匕首, 可撬开成熟松果的种子。 它们将种子收集在舌头下的一个小囊里, 然后将种子埋在岩石下, 远离竞争对手的触及范围, 未被吃掉的种子在合适的生境下就开枝散叶。

松子脂肪酸丰富 人力采集成本高

西藏白皮松最重要的用途在于其可食用的油量丰富的种子。 松仁中约含50% 的脂肪,30% 的蛋白质,10% 的碳水化合物,4% 的灰分和6% 的水分。 它的油质非常好, 是丰富的脂肪酸来源, 如硬脂酸(0.3% 、亚油酸(Omega-6 51.3% 亚麻酸(Omega-3 1.5% 油酸(Omega-939.7%)等。 从松仁里获取的油可抹在伤口或溃疡上, 也可用于治疗头部疾病。

在阿富汗, 西藏白皮松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省份。 它是当地部落居民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每公斤售价约20 53美元。 收获巴西松子是一项繁重的劳动 :松树位于非常陡峭的山坡上, 而且树高, 工人要爬到一二十米高的松树上将松塔打下来, 爬树危险而且让人疲惫。 之后, 工人们还得将松塔背到山下, 由于松树多长在山上,交通不便, 只能靠人力搬运。 最后将松塔堆在一起, 放在空旷地方让太阳暴晒, 晒干后还要敲碎坚硬的外壳将松子捡出来, 整个过程漫长而无趣。 目前这些流程基本只能依靠人工, 人力和时间成本高, 产量上不去, 巴西松子的价格才会居高不下。

“杀鸡取卵”是最大威胁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 西藏白皮松的生境面积很可能少于2000平方公

里, 分布地点广泛, 总共有超过10个地方的分布区, 但规模小、 密度低,而且数量在减少。 西藏白皮松生长区域的海拔约2000米至3350米, 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这意味着, 它们生长在高山之间的谷底, 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种群交流。IUCN总结西藏白皮松受到的威胁是: 树林被转化为农用地,生境破碎化加重 过度收获种子及过度放牧, 阻碍松树林的自然再生。 此外, 它的种子发芽较快, 但在发芽前后容易受昆虫、 鸟类、 鼠类的危害。

20世纪90年代, 印度喜马偕尔邦索兰(Solan)区的州立大学学者瑟盖尔(Sehgal)警告说, 自然栖息地里已经鲜有年轻的西藏白皮松树(树龄不到25岁) 瑟盖尔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县 Kinnaur 和恰姆巴 Chamba)地区开展研究, 发现当地现存的西藏白皮松都已年过六旬, 森林老化, 几乎没有任何再生。 钻蛀松球果的害虫多年来也一直摧残着西藏白皮松。

在一些地区, 山里的部落和村庄对西藏白皮松拥有所有权。 以往有充足的球果留在树上, 确保一些种子留下来用于自然再生繁殖。 然而, 过去50年里, 公路开始修建, 大大方便了山谷里的贸易, 西藏白皮松生长之处的当地人向私人承包商出售松子收获权, 商人们将松子取得一颗不剩, 导致松林再生几无可能。 各种研究纷纷指出,如果按目前的开采速度继续下去, 该物种将在不久的将来灭绝。 而且由于过度砍伐, 天然森林几乎没有再生的余地。 雪量减少, 加之放牧压力增大, 也不利于幼苗和树苗的生长。

2009年, 印度阿育王大学经济学家林基 · 萨卡 RinkiSarkar)在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西部地区开展“多种共同财产资源管理”项目时, 发现当地过度采集西藏白皮松球果的问题很严重。 萨卡质疑, 大规模获取这种松果是否具有生态可持续性?这一发现促成了两项由喜马偕尔邦林业部资助的研究, 希望在金瑙尔县寻求保护西藏白皮松和解决社区生计的可持续方案。

联合国粮农组织2017年在巴基斯坦启动“扭转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 项目, 该项目得到全球环境基金 GEF)资助, 该基金是旨在改善全球环境的项目的最大公共捐助者, 希望保护和恢复巴基斯坦的西藏白皮松林。 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其合作伙伴的目标是, 加强对西藏白皮松林的综合和可持续监管, 保护和恢复西藏白皮松林景观。

印度林业研究和教育委员会表示, 除生产营养坚果外, 西藏白皮松还具有防止土壤侵蚀的水文功能, “随着资源迅速萎缩, 我们正在失去基因库存, 迫切需要一个种质库来拯救该物种, 防止它灭绝, 但时间和资金似乎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4a37f3ad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