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①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蹙驴③嘶。 【注释】①嘉祐六年(1061年)冬,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忆起与弟苏辙曾寄宿僧舍之情境。②老僧:即指奉闲高僧。③蹇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的“和”字,是唱和之意,点出作品题材特点,是词人对弟弟苏辙寄诗的回应。 B. 本词的首联与颔联以雪泥、鸿爪做比喻,引发词人的议论,表达了他独特的人生况味。 C. 颈联写僧死成新塔,旧题不可见,通过新塔与旧塔的对比,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D. 尾联与“竹杖芒鞋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样,都表达了达观的人生追求。 16.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论此诗:“前四句意境恣逸(放纵超逸),则东坡本色。”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说,渔夫初入桃花源时,村民就邀请他到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乡下人的好客和淳朴;当渔夫离开时,村民嘱咐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他们的与世无争。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总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如果秦王朝爱护六国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作品“人民至上”的思想。 (3)“沧海”是古典诗词常用的意象,在作品中多呈现画面唯美、意涵丰富的特点,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阔大清寥,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积极奋发。 15. C “通过新塔与旧塔的对比”分析错误,五、六句只是说“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没有对比。 16. 前四句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非常生动、深刻,发人深思,和一般叙事文字直叙人生飘泊不定蕴藉得多;同时引起下文议论。颔联表层是“在雪泥上偶然留下几处爪痕之外,又有谁会管它是要向东还是往西呢”的意思,这也是作者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发出的对人生的见解: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苏轼的人生观如此,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此四句为“东坡本色”。 17.①. 设酒杀鸡作食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③.沧海月明珠有泪 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df9bb1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