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后真相时代的新闻标本

时间:2023-01-25 23:24: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日本当地时间2016113日,就读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江歌被闺蜜刘鑫前男友陈世峰用匕首杀害。一年之后,新京报《局面》栏目陆续发布采访刘鑫和江歌母亲的视频,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之后一些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开始发布相关文章。微信公众号“东七门”发布文章《刘鑫,江歌带血的馄饨,好不好吃?》,自媒体公号“咪蒙”发表文章《刘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再度掀起舆论高潮。在这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对于事件的报道角度各异,甚至事件本身也存在争议,参与讨论的网民也被裹挟入舆论之中,真相扑朔迷离,有人将这一案件称为“后真相时代的新闻标本”。结合新闻传播学相关知识,谈一谈你的理解。

后真相是指“诉诸感情与个人信仰,比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在2016年被评为《牛津词典》年度词汇。作为“后真相时代的新闻标本”,江歌案很好地诠释了情感压倒事实即对刘鑫的声讨高于对陈世峰的关注的现象。现今,江歌案的舆论浪潮早已平息,但我们仍需分析其作为“标本”的成因,以及反思该如何减少类似“标本”的出现。 一、成因分析:后真相时代如何助推江歌案的刷屏 (一)多方发生致使传播主体芜杂多元化

后真相时代,以Facebook、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勃兴使得公众具有议程设置的权利和话语权。在江歌案中,新京报《局面》发布的视频最先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而随后新闻当事人的母亲微博发声以及新闻围观者如“东七门”“咪蒙”等自媒体通过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不断发布信息,引起病毒式传播,致使公众在众多“声音”中迷失自我,对真相的探寻逐渐变成情感的宣泄。

(二)意见领袖情感迎合加深“后真相化”

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全民投票模式使得意见领袖的走红与衰落变得转瞬即逝,因此,为增强受众对于自身的情感认同,意见领袖通过情绪化的表演来加速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此次江歌事件中饱受批评的自媒体“咪蒙”一直以情绪化、偏激化的写作特点受人关注,极易满足受众的情感诉求。

(三)碎片化内容导致真相难以还原

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网络传播空间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点,信息传播往往是快餐化、碎片化的。在江歌案中,从《局面》发布的视频到后续媒体的关注,整个事件的完整脉络一直难以呈现,其中夹杂的碎片化信息往往通过呈现情绪化的特点来吸引受众,使得受众对真相的质疑逐渐消弭。

二、反思:如何减少后真相时代的新闻“标本”

(一)媒体:更新新闻生产方式,打造立体化传播渠道

从报纸、广播、电视到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无论是传播主流声音的传统媒体,还是基于社会化媒体兴起的新媒体,要进行媒体社交化和社交媒体化的双向融合。在江歌案中,助社会化媒体快速传播的自媒体启示着传统媒体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将真相传达给受众,同时新媒体应模仿与借鉴传统媒体的生产,进行资源整合,形成较大推动力。 (二)平台:完善自身信息净化机制,共建清朗信息环境

社会化媒体的去中心化及开放性使得大众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身观点。社交媒体中舆情信息的快速传播,范围之广,人们的情绪容易受到媒体意见的左右。江歌案中,社会化媒体依据个人浏览偏好,通过“算法”推送,以及社交媒体朋友圈的“回音壁”效应等,都倾向于固化人们对江歌案件的情绪化表达与自我观点。因此,社交媒体平台需积极建立自我净化机制,对有煽动言论的信息进行把关,有效把控病毒式传播的危害。 (三)受众:加强自身媒介素养,提升信息判断能力 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并不是因为人们懒惰无知,也不全是有人故意煽动,根源是人们旨在以表


象,偏见大行其道,共同视角遗失。因此,受众应当弱化偏见式归因与刻板印象,提高自身对于事实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正确区分事实与媒体情绪化写作,平衡主流媒体与新媒体间的舆论立场,共塑天清气朗的舆论环境。

尽管江歌案中媒体在舆论引导过程中中存在问题,但是对于我们在研究后真相时代下媒体、平台与受众对案件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标本。后真相时代或许一时难以跨去,但我们还是要坚守心中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让新闻重归理性与真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2182faf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