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指出,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参加社会实践能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十分重要。 标签: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途径 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高校开展的很多诸如“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理想与艰苦工作的客观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推进学生们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建构。但是现在整个社会实践体系还不够完善,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一、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 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教育的四大支柱》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教育应围绕这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通过体验自己学习和工作上的成功与不足,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地完善自我,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对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他们受教育、长才干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学会认知。在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大多喜欢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也对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和任职资格有一定的了解,这对将来顺利择业、成功就业十分重要。“学以致用,贵在实践”,大学生必须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见识和才干,体现自身价值。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提高大学生应付各种情况的能力,促进集体协作。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管理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学会做人做事,最终实现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内化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各种思潮的冲击,大学生中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的倾向,他们追求物质享受,忽略对人生崇高意义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作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注重个人价值,呈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淡漠。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工作,构建社会责任感。学会生存不仅是学会紧急避险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发掘自身潜能,以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变化,增强生存能力。当前许多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发展一无所知,导致一些大学生“毕业就失业”。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认知自身的能力、兴趣、个性等,科学规划人生,对未来个人追求与社会发展进行合理定位。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尽快成长的必由之路。社会实践使大学生 对自己的实践活动拥有主动权,可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用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同,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实践的逐渐深入发展,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得到了很多帮助。虽然很多高校在不断扩大社会实践的规模,但从总体上看,目前社会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社会实践体系还不够完善,形式单一。有些高校不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和教育相脱节。在教学计划中,没有把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也没有课程大纲。对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和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考评,也没有与学生评定奖学金等挂钩,影响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就指出,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现在高校的课程设置,实践只是作为教学计划的补充,而社会实践活动又缺乏深度。社会实践大多以调查、参观、演出等形式为主,高校每年开展的社会实践项目是重复的,缺乏创新,而且实践时间短,针对性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不相符合,不能很好体现大学生的特点以及让他们学以致用。 第二,没有实践基地,经费不足。无法保障社会实践顺利开展和实施。现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大都是自己联系单位,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实践盲目性很大,专业性不强,不利于老师对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指导。所以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当前社会实践最常见的就是暑期“三下乡”,这个活动由团委发起,学生能够参与这个实践活动的人数较少。社会实践也缺乏经费保障。很多学校对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项资金很少,更有高校没有专项经费支持,而是在组织实践活动之前向有关部门申请经费,而且经费十分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院系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学校投入经费少以外,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够了解,没有把自己的发展同大学生这一广阔的资源联系起来,因此对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资金支持很少。 第三,高校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组织领导不力。很多高校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觉得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只是根据学校的特点有选择性的开展,因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目前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学校团委负责具体实施,但是社会实践活动仅仅靠团委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并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同时学校对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缺乏一种激励机制,另外,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社会实践缺乏整体规划。 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建议 第一,完善社会实践体系,创新实践内容。高校作为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力量,应该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定相应工作制度,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高校要明确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的内容、保障措施和 奖惩办法,使社会实践活动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学校应该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学相挂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规定学时和学分,制定与大学生各学习阶段和专业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编写教材,规定实践的内容和要求,并配备专门指导教师。这样,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党政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从组织上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落实到位。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绩与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并把社会实践与开展各类先进集体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让广大教师和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同时,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根据大学生培养专业的特点,除了社会调查、政策宣传等传统的内容和形式外,要与时俱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开展技术推广,以支教、社区援助等形式大力开展文化普及,设立特色项目。 第二,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实践基地。高校要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努力拓宽社会实践的经费来源渠道。要有效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这就要求高校整合各种资源,主动与当地社区、周边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把高校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动员起来,探索实现社会实践基地与生产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就业实践基地一体化的道路。实践基地还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专业优势,并与促进地方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有所学,又推动实践基地的发展。 第三,切实加强高校对社会实践的重视,建立合理的社会实践成果的审核方法。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营造氛围,在校园内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要求高校在社会实践开始前集中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与方法、实践论文与报告的书写方法的培训,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工作开展前就对所研究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高校还要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把经验丰富的教师安排到实践中,以保证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结果的评定从学生的自身发展与提高,从学生社会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和社会效益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的方面来评定,广泛动员整个社会资源来促进高校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波,廉永杰.构建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J].教育探索,2006,(11). [2]陈曦,石新明,潘小俪,刘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建设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218a927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