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的清廉故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毛泽东生前非常喜爱浙江。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曾50多次亲临浙江,在西子湖畔工作、生活了近800个日日夜夜。他曾动情地说过“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 “不接不送,不叫不到” 1958年,毛泽东来到杭州。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偕同省委领导霍土廉、吴宪等已在站台等候他。见到省委领导迎候,毛泽东风趣地说:“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到杭州就像到了家,以后就不要再搞接送了,好不好?” “主席到杭州来,哪有不接的道理。”一位省委领导说。 毛泽东微笑着说:“延安时,有一次我到马列学院作报告,张启龙、范文澜派邓力群、安平生、马洪、韩世福到杨家岭来接我。路上碰到了,我说,哦,四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拾轿子来接我呀?我对他们说,那是官僚的作风,我们共产党人不信也不搞那一套。 省委领导听着,都默默不语。“过去帝王出朝,乘龙车风辇,前簇后拥,浩浩荡荡,威风凛凛。我们共产党人可不能沾染官僚习气。”毛泽东继续说“以后,,来不迎,走不送,大家自由,好吗?” 从此,“不接不送,不叫不到”便成了浙江省委不成文的规定。在以后的日子里,毛泽东又数十次到杭州,省委领导再没有出来迎送。每次,毛泽东一到杭州,警卫就给省委挂个电话报个到,走时给省委打声招呼,收拾行装就走了 毛泽东早期到杭州,一般都居住在刘庄。1959年秋天,因刘庄改建,毛泽东住进了汪庄(浙江西子宾馆,当时也称“二所”,刘庄是“一所”)。因汪庄招待所是1958年扩建的新房子。毛泽东不愿住新房子,就问省公安厅厅长王芳:“为什么不住刘庄?”王芳解释:“刘庄年久失修,白蚁蛀损严重,而且西湖挖深又使地基下沉,房漏墙裂,只好于今年年初进行改建。现在改建的房子已基本完工,但油漆气味较重,暂时还不能住。过几天我陪您去转转。” 过了一天,毛泽东到刘庄散步,顺便看看改建后的新房子。他在室内走了一圈,发现古色古香的老刘庄已变成了豪华的高级别墅。特别是用铝合金窗条与金丝绒装饰起整个墙面的多功能厅,更是气派不凡。毛泽东停住脚步环顾四周,说了4个字:“富丽堂皇”。对改建后的刘庄表示不满。 第二年,毛泽东来杭之前,刘庄和汪庄同时都做好了接待准备工作,大家倾向于让毛泽东住刘庄,因为刘庄已安排不做其他接待。在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时,毛泽东表示不愿住刘庄:“招待所嘛,谁都可以住,为什么让我一个人住呢?”因此,以后毛泽东来杭州的住处,也会接待其他客人住宿。 以前毛泽东每次来杭时,接待人员都在他住所的通道两旁摆放鲜花,室内陈设名贵盆景。开始几次,毛泽东尊重地方的安排,也没说什么。但时间长了,次次如此,他就不乐意了,便提出“不要到处放那么多花”。工作人员没有领会他话的意思,只是减少了一点,沿途通道两旁不放,但水竹居、大门两旁还是照放。 一次,毛泽东对工作人员说:“我住这里时,室内外都不要放花。花要人来养护,你们每天端进端出,要浪费多少劳力?当然,事情也要区别对待,接待外宾摆些花是必要的。因为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我们不一样,你每天送他一東鲜花他就很高兴。接待国内客人,没有这个必要。我们在延安那么多年,没有放过一盆鲜花,还不照样过来了嘛!我在北京,室内外就不让放花。”这下,工作人员终于明白了主席的意思。此后,就再也不为毛泽东来杭而特意摆设花木盆景了。 (摘编自:《共和国命运的抉择与思考》,金延锋、徐斌、王祖强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276326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