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的“神”指什么?

时间:2024-04-06 23:34: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所谓神,是指特定功能的外在表现。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体体现。古人很重视人的神,《素问·移精变气论》也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中医治病时,用观察病人的“神”,来判断病人的预后,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望神也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神、魂、魄、意、志” 五脏所藏之神是《内经》借五行五脏对神志活动,尤其是认知、思维、意志过程,所作的分类,即心为火藏神,肝为木藏魂,肺为金藏魄,脾为土藏意,肾为水藏志。下面依次对其各自的含义进行分析。

《内经》中神的含义十分广泛,然就五脏并列主神而言,其中心藏神,大多医家认为此神当指精神心理活动之统称或总括。正如张介宾《类经·藏象类》所云:“神之为义有二: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合言之,则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属,惟心所统,是为吾身之全神也。这是基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即中国古代哲学心的观念而得出的认识。但是若把五脏并


列而主神志,神、魂、魄、意、志并列而言,再以此神统括魂、魄、意、志,似不甚妥当。 魂、魄

魂、魄,有人云其具有感知觉之功用。另外,综合中国传统文化所论,以形气阴阳动静分魂魄,则魂阳而魄阴,魂动而魄静,魂气而魄形。故《灵枢·本神》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即说明魄是与身俱来且以形体为基础的;而魂则是建立在神气活动基础上的,是逐步发展完善的,是活跃的。故一般认为,与身俱来的、本能性的、较低级的、偏于抑郁的、被动的为魄,如新生儿啼哭、嘴触及乳头吮吸等非条件反射性动作和四肢运动、耳听、目视、冷热痛痒等感知觉及记忆等,但常常受魂的激发而发挥功能;后天发展而成的、较高级的、偏于兴奋的、主动的为魂,类似于今人所说的思维、想象、评价、决断和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但受自觉、主动意识心神的支配。

另外,就日常生活“魂不守舍”现象而言,魂又有“注意”之性质。因此,就心神、魂、魄三者而言,当理解为心神支配魂,魂激发魄。至于魂魄与五行五脏的关系,《内经》认为“肝藏魂”、“肺藏魄”,木行为春,主动、主生机、兴奋;金行为秋,主静、主禁制、肃杀,可以说二者分别代表了魂、魄的某些特性,故将之分属木与金、肝与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2bedf51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