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的智慧生活故事随笔 推荐文章 生活的希望作文随笔 热度: 美好生活随笔写作范文 热度: 描写绿色生活感叹作文随笔 热度: 潇洒生活感悟优美随笔作文 热度: 生活的作文随笔赏析 热度: 编者按:谈及书法,很多人都知道是写字,但是书法与写字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不同的关系。 郭高友|浅谈书法与智慧 谈及书法,很多人都知道是写字,但是书法与写字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不同的关系。 首先,书法离不开写字,但是,写字不一定是书法,为何要这样去说,去看呢?书法的广意就是书写的方法,简单说是笔画的行走动作,是往上提还是往下按呢,有无绞转,对纸的接触程度。 书法离不开写字,书法追求艺术审美,有抽象美和视觉美,艺术家们在创作中注入了个人的心境抽象与视觉审美结合才能创作出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但是创作过程中由于当时所书写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故用另一个方面来作为艺术的最佳诠释,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名胜古迹中的各种不常见的汉字,有古今通用字,也有异体字和搬家字(任意呼唤),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多笔少画,都是一个书家应具备的基本书写能力,多笔少画则被常人认为是书写作者本人没文化,写错了字,其实这不是书写作者没有文化,而是你没有站在作者对艺术的位置上去理解,所以就会误解写错字的心理,不论古代还是今天都有许多书法家都会出现错字,但这个写错字是有意的写错,而不是无意写错,但写错字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文化,一种是太有文化。在我国许多著名景区的牌匾上都看到过“错别字”。但是这样的字背后都有它的历史典故,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话。天津蓟县 独乐寺疑似错字:“院”字中“元”上的一横没了,原来是这样:当年咸丰驾临独乐寺,为寺内四合院题写院名,即兴写下了“报恩院”三个字。但写好后,最后一个“院"少写了一橫。咸丰开口说人要知恩图报,佛家说要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太多了,这恩一生是报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笔画不能写全。 江苏南京 明孝陵疑似错字:“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原来是这样:在清代把“明"写成“眀”的现象很多。 清代文字狱很厉害,当时文人不敢直书大明王朝中的“明”,但又不能绕过此字,于是 把“日”易为“目”。另一种说法则相反,用“目”代替“日”是种智慧,代表一双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明君之明”重在能识人、识势”,所以重“目”,而诸葛亮正是这样有眼光的人。 作为今人,要继续传承中国汉字书法文化,没有古人的汉字书法,我们今天就失去的一种互沟通交流的语,更谈不上“什么博大精深”,只有通过传承才会持久性地延续下去,有些文字流浪于荒山野岭,有的则隐藏于土中,有的文字却被他人用于谋取大利。 谈到书法,不得不说王珣的书法造诣是非常高的,他的书迹俊逸流畅,劲健灵动,结字缜密,而又大小参差,疏密有致,正是随性而出,尽显风流之美,20世纪30年代,清皇室被逐出故宫时,有老皇妃将《伯远帖》与《中秋帖》两件宝帖携带出宫,卖掉换钱逃生求食,以致此帖流散在外,辗转于乱世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宝帖在香港出现,周恩来总理指示以重金将二宝购回,再交给故宫博物院珍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以《伯远帖》和《中秋帖》才得到保存完好。 《伯远帖》是当时谢安下今要把王珣调到江西南昌任豫章太守,实际上是想把他赶出都城(南京),王珣坚持不去,那些天,他心里十分郁闷矛盾,于是就写信给当时任临海(现在的台州)太守的堂哥王穆(王伯远),向他倾诉自己心里的愤怒和不满,帖子内容是王珣的内心独白,字字珠玑,流露出他的不得意和苦闷的心情,只言片语中似乎诉说萦怀的回想和与堂哥天各一方的帐惘,这就是著名的《伯远帖》。 很多传世佳作是写出书法家的当时处境,将感情注入书写状态中去,王羲之当时写《兰亭序》时是一个聚会,好友们都谈天论地,吟诗作对,对酒当歌,一时即兴写下《兰亭序》这幅被世人称为“天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3c2703175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