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与通告的区别

时间:2022-04-20 04:04: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公告和通告的区别:

第一,内容属性不同。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第二,告启的范围不同。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使用权限不同。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目前,公告和通告这两个文种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报纸杂志中,在公共场所的招贴栏上,常常可以看到某某企业开业的《鸣谢公告》宣传产品质量的《公告》,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作法都是不规范、不妥当的,“鱼目混珠”的后果,使得这样两种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失去了其对公众应有权威性和约束力。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注意。

二、公告与通告的一般写法

(一)公告的写法 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是不能使用公告这一文种的。因此,对于公告的写法这里只做简要的介绍。首先,公告的标题通常是发文机关加文种。有的只写“公告”两字,落款写发文机关的名称,加盖公章。其次,公告的正文由公告的事由和公告事项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不写结束语,全文要直陈意向,文字凝炼,不加议论。

(二)通告的一般写法

1.标题。通告的标题有三种形式:(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2)发文机+文种;(3)只标明文种名称,落款写发文机关全称,加盖公章。

2.正文。通告正文的语气一般应比较平缓,语句平实,有时需要带上恳切要求协助或办理的语态。在结构上,通常可以分为三部分:开头。说明发布通告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提出的根据要充分,目的要明确,为下文提出“应该遵守和执行的事项”奠定基础。中间。写通告的具体事项。如果通告事项涉及到的要求、措施较多,应该分项予以说明。分项说明宜采取递减法,由主及次,由大到小,以便读者或听众能够迅速、正确地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通告的具体事项是要面向公众,要求公众周知和执行的。因此,要力戒表述上的主次不分或忽轻忽重,否则就会使人产生繁杂无序的感觉,不利于读者或听众迅速地、准确地理解文件的精神实质。

结尾。写执行的具体要求(包括时间、程度、范围等)。最后可以“特此通告”收束,也可以省略。




通知

是要求下级机关、组织或人员办理或周知的事项;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公文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 按照使用性质,通知可分为三大类: 1是用于要求下级办理或周知事项的指示性通知(工作、学习安排通知会议通知等 2、是用于批转文件和颁发、印发、转发文件的批示性通知 3、是用于任免干部的任免性通知 二、通报

是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把工作情况、经验教训、好坏典型事例以及具有典范、知道、教育警戒意义的事件通知所属下级单位的公文文种。 {通知通报} 1、内容范围不同。 2、目的要求不同。 3、表现方式不同。 三、通告

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所使用的一种公文。 特点:1、法规性 2、政策性 3、广泛性 4、使用的普遍性 种类:1、制约性通告 2、知照性通告 四、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一)函主要三种类型:

1、商洽谈 2、询问答复函 3、请批、批准函 (二)函主要三个特点

1、适用范围广泛,使用灵活方便。 2、行文方向具有多向性。 3、短小精悍。 {函与请示的} 函:主要用于平级单位之间、不相隶属单位之间以及有业务上的主管和被主管关系的单位之间的工作往来。 请示:则用于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之间,下级机关用请示向上级机关行文请求指示批准重要事项。 五、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一)类别:

1、呈报报告 2、呈转报告 3、回复报告 六、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必须在事前写。请示中不能附带报告的内容,只能一事一文。

[与报告比较,请示的突出特点]

1、行文内容的请求性。 2、行文目的的求复性。 3、行文时机的超前性。 4、请求事项的单一性。 七、申请

是单位或个人因某种需要向有关部门、组织、团体提出书面申请的专用文书。 (一)注意事项:




1、一份申请书只能写一种申请(一事一书) 2、态度端正,语言简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3cc2cd72cc58bd63186bd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