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的学术特点

时间:2022-06-12 17:15: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的学术特点

【摘 要】孙重三先生是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之一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的创始人。其中医理论扎实,又能博采众长,于小儿推拿一科独树一帜。该流派在理、法、方三方面均体现出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推拿技巧上则体现了施术有据、多法联用的特点,其中 十三大手法尤为世人称道。

【关键词】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学术思想;技法特点

孙重三先生(1902~1978),是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之一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的创始人兼代表人物。原为山东中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推拿教研室主任、附院推拿科主任。行医50余年,活人无数,病家赠先生美誉医德双馨。代表作有《通俗推拿手册》、《儿科推拿疗法简编》。孙重三先生其中医理论扎实,又能博采众长,于小儿推拿一科独树一帜。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为其主要传承地。笔者作为孙派小儿推拿后继者,耳濡目染前辈临床运用孙派诊疗技法,获益良多。遂结合孙重三先生著作,总结孙重三流派儿推拿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技法以饷读者。 一、学术思想

本流派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外感病因天人相应,内伤病因五脏相关。该流派重视整体观念[1],认为人外与自然相应,内则五脏相关,因而外感病多为触冒四时不正之气,内伤病多因脏腑功能失调、五脏生克相倾而发。

2.四诊互证,尤擅望闻。该流派在诊断时,主张四诊合参,相互补充印证,达到全面认识疾病的目的。认为有诸内必形之于外,整体望诊:望神气形态推断疾病的预后转归;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判断脏腑盛衰,望指纹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闻诊既包括辨别小儿咳、喘、哕、呻、鼻息等声音,还包括患儿呼吸气息和排泄物的异常气味。

3.辨证循八纲,治则调阴阳。该流派认为无论外感内伤,最终都导致阴阳失调。因而临证时根据四诊资料,辨别表里、寒热、虚实,统之以阴阳。运用手法补虚泻实,通过经络行气血,通阴阳的作用,来调整脏腑营卫,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2]。并将顺应四时变化、守护正气作为预防疾病的手段。在疾病治疗疗过程中处处体现了整体观念

4.治疗分标本缓急,擅长救治急重症。本流派既重视整体调整,又不忽视局部(标)对整体(本)的影响。小大不利治其标,以推箕门、揉运膀胱治疗癃闭,能及时缓解患儿痛苦。遇有昏迷患儿,以掐中冲、人中、威灵、拿前后承山、委中开窍醒神,并且指出在救治高热痉厥患儿时,应急以压舌板压舌,保持呼吸道通畅。

5.通盘筹划,处方周密,用穴主次有序。除癃闭只有两个穴位外,该流派临证处方用穴均8个以上,其中主穴5~7个,辅穴4~9个。在运用时,主穴针对主要病机或主要症状,辅穴针对次要病机或对症治疗,主穴推时长,辅穴推时短。处方君臣有序,相辅相成,疗效极佳。

二、技法特点

1.术遵古训,操作规范。本流派基本手法有推、按、掐、揉、摩、运、搓、摇8种,手法操作遵循经典。以摩法为例,遵照摩以去之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在操作时放松肩关节,肘关节屈伸在120°~150°之间,腕关节微屈,指面或掌面吸住操作部位皮肤做节律性环转。

2.以指代针,善用掐法。本流派在临床中大量使用掐法,掐由甲入也,该法刺激强度大,因而常与揉法、按法结合运用,达到既能有效刺激穴位,又能缓解小儿痛苦的目的。


3.复合手法,联合运用。将两种以上基本手法先后运用于同一治疗部位,是该流派的另一特点。临床常用的有推揉膻中、掐揉外劳宫、摩揉肺俞、拿揉后承山、推运三阴交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手法结合使用,可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如掐法力重但气虽散却不行,配揉法以行气。摩法虽可行气但惜于力浅,用按法可使力深入于内。用推法时气行而遇不畅时,则于不畅处施以揉法以疏通。

4.结合解剖,施术有据。常结合解剖学定位运用推拿技法。例如,治疗便秘时,做腹部摩法应沿着结肠走行实施,结肠弯转处是粪便较难通过的部位,因此要稍加力量,使粪便顺利通过该处。治疗小儿癃闭时,将中指按于膀胱充盈的最高点,向尿道口方向施压,可使小儿膀胱内压力增大,促使尿液排出。 三、特色操作

1.十三大手法:包括摇斗肘、打马过天河、黄蜂入洞、水底捞明月、飞经走气、按弦走搓摩、二龙戏珠、苍龙摆尾、猿猴摘果、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赤凤点头、凤凰展翅、按肩井。孙重三流派十三大手法动作优美,利落大方,操作规范严谨,其精华是利用肢体骨节屈伸摇动,达到百节通利、邪气外泄、脏气内固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较多。

2.分推八道:部位在胸部两侧第14肋间隙。操作时自胸骨柄起,顺14肋间隙向左右分推。配推揉膻中,有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

3.推箕门:部位在膝关节内侧正中上至腹股沟部。操作时令儿仰卧,将腿伸直,医者位于患儿身旁,一手扶儿之膝;另一手食、中二指并拢,自膝关节内侧向上推至腹股沟500~600次。主治小便不利,尿闭[3]。

4.揉运膀胱:部位在尿闭时小腹高起处。操作时令儿仰卧,两腿伸直,医者于儿之左侧,左手扶儿之膝;右手食、中、无名三指末端,按于穴上,慢慢地向左向右揉之运之各200~300次。揉运时要求手法宜轻、宜缓,以患儿能忍受为度。此法配合箕门穴是治疗小儿尿闭最常用方法,效果极佳,一般立竿见影。

5.推上肋骨弓:部位在肋骨弓从十一肋至肘部。操作时令儿取半侧卧位,先掐肩井、臂臑、肩髃各30次。然后一手握儿肘关节使之上举,掌面向头;另一手以尺侧掌根,自儿十一肋端向上轻轻推至肘部1020次。是治疗小儿麻痹症之上肢不能上举的常用穴。

6.拿肚角:部位在脐下2寸,旁开2寸两大筋。操作时令患儿仰卧,医者站于患儿左侧,医者双手拇指置于肚角穴上,而双手食中两指置于腰背部与肚角相对的位置,然后两手相对用力拿住肚角穴,一紧一松,向腹部两侧反复操作,力度以患儿能耐受为度,用此法治疗腹胀、腹痛、泄泻、痢疾及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有奇效。 结语:

孙重三先生治学严谨,理、法、方、推均有较深造诣,于推拿手法一道更是谨守古训,一丝不苟,手法潇洒,刚劲有力但不失柔韧有余,为后学者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尤其是十三大手,动作优美,落落大方,操作规范,连贯自然,充分体现了其流派特色,值得后学深入研究和传承发扬。 参考文献:

1]殷明,孟宪军.齐鲁小儿推拿流派特色浅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7):1192- 1193

2]张素芳.孙重三小儿推拿[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413-14

3]毕永升,程本增.孙重三老师临床经验介绍[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5,(4):54-5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a28a8b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