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靖远文化 不老的靖远精神 涛涛黄河岸边,巍巍乌兰山下,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陇原大地上。这,就是陇上名邑、秦陇枢机--靖远。她,是一片神奇的沃土,是一首历史的长歌。数千年来,居住在这里人们,用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 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们在这里生息繁衍,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自西汉武帝建立县制,县名频繁更迭,历经祖厉、鹑阴、会州、靖虏卫,清雍正八年改为靖远。纷争乱世和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这里留下了一大批文物古迹,古罗马鎏金银盘、晋归义羌王金印,以及永和遗址、庙洼山遗址、法泉寺、寺儿湾石窟、吴家川岩画、钟鼓楼、黑城子古城、索桥渡、明长城等,无不昭示着靖远的古老与神奇。 她,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自东汉末期至清代中叶,先后涌现出众多的武将帅才,东汉骠骑将军张济、破羌将军张绣,金代名将郭禄大、郭蛤蟆,明代征西将军路瑛、三镇总兵吴瑛、平辽将军赵率教,清代奋威将军王进宝、镇绥将军潘育龙、昭勇将军宋可进,他们叱咤风云,名垂青史。近代以来,从靖远走出了一批文人墨客,书画家范振绪、陈国钧、张云锦,教育家朱铭心、苏振甲,新闻先驱王定元等,名流荟萃,闻名陇上。 她,革命圣地,永放光芒。1932年爆发的靖远起义,是甘 - 1 - 肃党史上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1933年建立的“西北抗日义勇军”,是甘肃省较早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1936年9月,西方野战军进驻靖远,策应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完成了红军会师的伟大使命。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虎豹口强渡黄河,组成西路军,踏上了血战河西的悲壮征程。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乔映淮、武治安、魏煜、陈定邦等众多靖远儿女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剖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英勇顽强,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 她,成就显著,蜚声全国。如果说昔日尘封地下的辉煌我们不曾目睹,但今天的巨变足以让我们刮目相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和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这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誉为“鱼米之乡”、“塞上江南”。勤劳智慧的靖远人民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创造出了众多地方特产、特色美食和文化旅游精品,现已发展成为甘肃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羊羔肉产地和集散中心,优质枸杞、籽瓜、水稻生产基地,甘肃教育名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佳肴靖远羊羔肉、东湾驴肉、高十八卤鸡、黄河鲤鱼、酸烂肉香飘神州,特产靖远枸杞、石门大枣走俏陇原……它们像一张张耀眼馋人的靖远名片,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宠儿和馈赠亲友的佳品,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来这里品尝;自恢复高考以来,共为普通高校输送人才达5.6万人,已建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14个;大型现代秦腔剧《靖远起义》荣获甘肃省戏剧类最高奖“红梅大奖”及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三等奖,法泉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c6997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