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渔隐丛话》和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①不必待人指擿,多.做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苕溪渔隐曰: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选自《苕溪渔隐丛话》) 天台②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③,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④,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⑤、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 (节选自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注释】①疵病:指文章毛病。①天台:天台府,在今浙江天台。①中书左司掾(yuàn)中书省下所设左司的属官。①照磨:都指挥司下属官吏,掌管文书宗卷。①射:射覆,酒令的一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世人患作文字少_______ (2)寒暑未尝易也_______ ..(3)屡从大将北征_______ (4)越三年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2)盖得于山水之助。 3.给【甲】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4.请结合材料分析梅圣俞“诗名满世”和陈庭学“其诗益工”的原因,并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的启发。 【答案】 1.毛病、弊端 改变 向北方 到了 2.(1)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2)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3.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4.梅圣俞“诗名满世”的原因:勤读书,多练笔。 陈庭学“其诗益工”的原因:①遍游山水名胜的经历;①历史人文精神的滋养;①勤于创作。 阅读启示:从梅圣俞和陈庭学两个人成功的原因可以明白,作为中学生,若想取得成就必须勤奋刻苦,努力学习,博览群书,增长见识。除此之外,还要“行万里路”,在大自然中陶冶自己的性情,在与人的交流中增长知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北”方位名词做状语,意思是“到北方”。 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术:方法;唯:只有;助:好处,益处。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意思是:近年间,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从甲文“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可见,要有写作上的输出,必先有输入;从“多做自能见之”可知,还需要多练笔。“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梅圣俞日课一诗,正是践行欧阳修的说法,由此可概括梅圣俞“诗名满世”的原因。结合乙文内容分析,“无不历览”写陈庭学遍游山水名胜的经历;“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写陈庭学受到历史人文精神的滋养;“览必发为诗”写陈庭学勤于创作。据此可以得出陈庭学“其诗益工”的原因。阅读启示需要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从梅圣俞和陈庭学两个人成功的原因来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来谈启示即可。如要写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d0763698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