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否娶妾及其他 昨夜,总算把《儒学正脉——王守仁传》(钱明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看完,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本三百多页的书,几次拿起,但都难以卒读,学术味太浓。我觉得这本书根本不该叫做传记,应该叫《王阳明专题研究合集》或《王阳明研究资料汇编》更合适些。作者还算老实,在《后记》中坦言:“就内容而言,本书其实只是笔者近几年撰写的《阳明学的形成和发展》、《踏寻先哲的足迹——王阳明论考》等论著的最新‘编纂’而已,个别内容甚至还是用‘偷懒’的办法从已发表的论著中‘照搬’过来的。” 王阳明的传记,我手头上有两本,除了上面提到的《儒学正脉——王守仁传》,还有一本《旷世大儒——王阳明》(方志远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方志远写的更生动,通俗些。 看这两本书,我发现两个疑问:关于王阳明先祖,两书都认可来自东晋宰相王导,但对王导后的支脉传承有不同看法,方著说王阳明先祖源自大书法家王羲之一脉,而钱著则说源自王言一支,“与王羲之一脉干系甚微”。第二个疑问是王阳明除了原配诸氏,诸氏卒,续娶张氏,此外到底有没有纳妾。方著说“尽管诸氏不育,但守仁却直到她死后,才娶了继室张氏,而这时的守仁已是五十四岁了。”(第355页,书中误把诸氏打成储氏)按照方的说法,显然王阳明没有纳妾,倒是夫妻情深的典范。而钱著则说“弘治元年(1488)阳明十七岁,娶诸氏为妻,至嘉靖四年(1525)诸氏去世时,五十四岁的阳明尽管已娶了六房妻妾,其中有姓氏可查的除诸氏外还有吴氏和陈氏,但都未生子。”(第289页),依钱著,王阳明纳妾无疑。 研究历史,最怕两个问题,一是资料欠缺,二是资料太多,且众说纷纭。那样,作为作者非得有相当的辨析功力不可,否则,写的作品必然错误多有。我写历史随笔,最害怕后一个问题,研究历史,经常会遇到年号、人名,各持一说或多说,让人弄不清哪个才是对的。上面提到的王阳明的两个疑点,望有方家告我。 这两本书属于两个丛书系列。钱著属于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方著为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的旷世大儒丛书。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选取古代和二十世纪各五十位浙江有名的文化名人,请术有专攻的学者为之作传,这种方法十分可取,功莫大焉,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我曾听洛阳市社科联的人说,洛阳也搞过一套洛阳名人系列,可惜我没见到。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我现有三本:《风与孰高——于谦传》《天地一客——谢灵运传》和上面提到的《儒学正脉——王守仁传》,于谦传和王守仁传,我已看完,谢灵运传正在看。初看于谦传时,我就得出结论,专家学者写人物传记长于资料,而缺乏生动。我觉得,如果一个作家本身文笔不错,又下苦功夫深入研究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那么,他写的作品一定文质俱佳。问题是,很多作家文笔不错,但研究功力欠缺,再加上精神浮躁,沉不下来,如何写出好作品,而专家学者虽然学力深厚,占有丰富的资料,但长时间浸淫于学术八股文,文笔自然欠佳,这就是问题所在。我想,钱著不生动正在于此。据说,火爆过一阵的《百家讲坛》现在也面临着找不到合适的主讲者的难题,想想泱泱华夏,十三亿人,学者教授虽不是满街都是,但也多于牛毛,怎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但一想想既要有学术功力(这样的人全国不少),又要擅长讲故事,讲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也还真难。这与学者写不出通俗、生动、适合大众阅读的书籍是一个道理。初看于谦传,我觉不够通俗,看了王守仁传后,我倒觉于谦传比王守仁传强了许多。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的旷世大儒丛书选取历史上十一个有深刻影响的大儒作传,大概出书十本(有两个人,即二程为一本)。我买有三本:《旷世大儒——王阳明》《旷世大儒——二程》《旷世大儒——朱熹》,后两本尚没顾上看。我奇怪的是,写二程和朱熹的书竟然都比王阳明的那本薄——我总以为,二程和朱熹,可述历史更多,该更厚重些才是。 另说一句,研究历史人物,有一个好方法,找一本好的传记,然后再尽量收集齐他的著作,研究之,那么,这个历史人物你就能吃得较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df210e55270722192ef7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