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书边杂写》与谷林 作者:林 夏 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09年第07期 2009年1月9日,谷林逝世。90岁,要说也算高寿,但读书界还是为老人的远行而沉痛惋惜不已。 扬之水女史1994年以“于飞”的笔名在《读书》杂志上发了《绿窗下的旧风景》一文,使我们得以知道谷林先生本姓劳,“高高瘦瘦”,“自幼爱好文史,却情有不得已做了一辈子财务”。直到退休前十年,阴错阳差地去历史博物馆整理文献,算是改了行,实现了最初的心愿。 谷林老而不倦,除了用13年时间点校《郑孝胥日记》之外,有读书随笔集三种:《情趣·知识·襟怀》(三联书店1988年出版)《书边杂写》(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淡墨痕》(岳麓书社2005年出版)。另外还有一本张阿泉问、谷林答、止庵编的《答客问》(东方出版社2004年出版),可以视为先生的自传,是先生83年人生的“浮世行脚”;另一本谷林著、止庵编的《书简三叠》(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出版),汇编了谷林写给扬之水、止庵、沈胜衣3位的信件145封。 谷林为读书人激赏的是他写读书所得所思的文字,短章佳构,清雅可人。 我最早读到的是《书边杂写》,一本读书的书,32开,200多个页码,竟收文60篇,足见文章之短。读的书有日记、书信、回忆录、笔记、诗词等各类文体,涉及的作家学者则有中外大家几十人,又足见先生钟情于书,涉猎之广。止庵读过之后大为叹服:“我羡慕的倒不是他读了什么书,说实话那也不是什么孤本善本,我羡慕的是他有那么多的获益。”(《慢慢读来》) 谷林称他的读书随笔为“业余闲览的杂札”。“闲览”,道出了他摒除俗虑、随喜而读的心态。正因为如此,才读得驳杂,读得随意。但无论读书评文,知人论世,持论不激不随,见识通透明彻。谷林读书文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典雅精致,写法不拘一格,文笔老到,不尚浮言,连标题如《湘西一种凄馨意》《低回忍说识君迟》等都具有浓郁的诗意。平和从容的文字显示出一种平淡之美,那是一种绚烂褪尽、铅华洗却的平淡。读谷林的文章,常让人想起王维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展现的空明澄静的境界。当今世界紧张、浮躁,难得谷林这样散淡纯净的读书人。 我是从《书边杂写》认识谷林先生,随后通信的。2002年初为选编他的散文、编写他的小传去信询问。先生回信说:“我查了一下我家的户口本。本上有‘籍贯’一栏,填的是‘浙江省鄞县’。我是‘户主’,所以可依尊编体例写做‘浙江省鄞县人’。宁波先前是‘府’,下隶七个‘县’,即鄞县、镇海、慈溪、奉化、象山、定海、南田,鄞县是‘首邑’,府署设在此处,因之通常不大在口头上出现,如生在鄞县、居住长养于鄞县,总是说‘阿拉宁波人’,而不说‘我们鄞县人’的。”回答准确简要又颇有风趣。一丝不苟的钢笔蝇头小字工整秀丽,“带着一种含蓄的美,一种闺秀的美”。(陈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08年1月我去信贺年,不久就接到先生回信:“刘禹锡诗文选一书中,附注里尝见有一篇‘咏老赠梦得’云: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我如今正似这个模样,记忆衰退,精神懒散。盼望此后得暇,多通音问也。”思路依然清晰,字迹依然工整,但我读出先生明显苍老。 扬之水说:谷林先生的“戋戋小简,每令人觉得隽妙无比,便故意抛砖引玉,以期获得一份阅读的欣喜”。(《绿窗下的旧风景》)当时谷林已过古稀,但身体精神都好。每信必复,且多有长信。10多年过去,先生年近九十,已非往日可比。我知道抛了“砖”仍可引来“玉”,也不忍心去抛了。只是隔一段时间问候一次,而且反复说明不必回信,但先生总是要回的。与谷林先生书札往还中,我强烈感受到他始终持守的传统的“礼”的端庄。 2008年岁末,又给先生寄去元旦贺卡。新年刚过,传来的却是他远行的消息。 熟悉谷林的老出版家陈原在《无题》一文中这样评论: 谷林是个书迷。书迷者,仿佛是为书而生,为书而死,为书而受难的天下第一号傻瓜。 读书有益无益,大益小益,他全然不管;尘世的明争暗斗,低级趣味的欲望全没有了,他从所迷恋的书中得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向上的理想,一种人生的乐趣,一种奉献的品格。 这人也是宁静的,淡泊的,与世无争的,绝不苟且的,诚恳到无法形容的。 谷林先生,一位纯粹的读书人。 责编:思 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333e9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