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森林健康,保障生态安全 随着工农业生产不断加快,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程度不断加剧。近些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都缘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缺失所致。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森林的过度砍伐,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较为严重,洪水泛滥、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现象不断的扩大,这都是不注重保护森林资源的后果。文中对保证森林资源及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如何增强生态意识进行了阐述。 标签: 森林生态;生态意识;重要性 森林资源破坏后的后果越来越多的反馈给人类,人们越来越重视到维护森林生态资源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严格恪守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人类的持续性发展才有可能。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各种和样的林木和植被,同时还包括水土和野生动物等。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占据主体位置,可以起到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平衡、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及哺育生命等多项功能。人类依赖于森林而生存,所以保护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各地洪水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人员的伤亡,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洪水接连不断的发生,造成人员的伤亡、房屋的倒塌,损失特别严重。这与长期以来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过度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也可以说这是导致山洪频繁发生的直接原因。同时我国大部分草原都在不断的退化,随着草原面积的不断锐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的范围不断的扩大,每年沦为荒漠的土地就达到二千多万平方米,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这些现象都呈现出来的生态破坏的严重性。近年来,虽然我国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的加强,森林的覆盖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还无法与世界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按照目前的消耗状态持续下去,那么用不了多久,我国的森林资源将消耗殆尽,那样人类将失去所赖以生态的基础,所以当前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如退耕还林、把所有荒山变成绿洲等来增加森林的面积。 森林与人类有着最为紧密的关系,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森林资源,当森林资源受到破坏后,直接作用与人类的即是环境的不健康,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及沙尘、洪水肆虐。目前我国的植物造林运行基本已经结束,虽然森林的面积有所增加,森林的覆盖率有所提升,但森林并没有调整到最佳的状态,还没有完全的接纳人类,使人类与森林亲近成为一种奢望,所以森林健康被人们所提倡,一个健康的森林,不但能完成自身的生态调节功能的完成,同时也能接纳人类,使人类充分的享受到森林各项功能性。 森林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自我 更新和自我自制,所以森林资源具有长期存在性。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所以对森林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性。所以对森林资源的稳定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森林作为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其具有多种功能,同时其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生态防护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森林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 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森林不仅是人类赖以生态的基础,同时也是动物生存的空间。森林中动植物的各类及生长对生态系统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动物作为人类的朋友,我们应当予以保护。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野生动物受到人类随意的捕杀与食用,多种野生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严重破坏了森林中的生物链的平衡。由于人类对野生动物的食用,所以导致动物身上的病毒在人体上得以迅速扩展开来,据相关调查资源显示,艾滋病毒则是人类食用森林中的灵长类动物所传播开来的。同时前几年的非典也可能与食用野生动物有关,一些省市的疾病预防中心在多种动物的身上查出SARS病毒,所以食用野生动物不仅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同时还破坏了森林中生态系统的平衡,所以,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是保证人类安全的重要基础。 3 增强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就是人和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依存协调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生态意识的主要内涵有整体性、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性及环保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阳光、水土、温度等)按照一定规律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结构和功能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破坏了它的整体结构、整体功能或整体运转规律,也就破坏了它的存在。比如,过量砍伐森林,就是破坏森林的整体结构和森林生态的功能,就会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物种越是多样化,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可持续发展性就越好。一旦生物多样性遭到损害或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崩溃。客观事实已经证明,生物多样性和整体性是所有生态系统稳定和协调发展的保证。所以,人们必须无条件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态意识所揭示的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作用,不仅仅适合于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其他领域也具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以自然生态承载力为基础的可持续方式去实现发展。认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应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就会导致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破坏,就不能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经济增长,而应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前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生态意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环境保护主要是自然环境和资源環境的保护,也涵盖社会、经济、生活、人文等环境的保护。我国目前水、空气、生活环境污染现象比较严重。人们在利用和消耗资源的同时必然要产生一些废物、污染物,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当十分重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使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有用产品,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污染排放,这样才能达到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目的。不要走浪费资源及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环境保护目标的确立就是生态意识的体现。 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项为民造福的崇高事业,重视环保就是珍惜生命,所以必须认真地对待环保工作。 4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对森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一个健康的森林,对人类的安全及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具有生态意识,保护森林的健康,保障生态的安全,这是进行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所以无论在理念还是在实践中,我们都应把保护森林和生态系统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强化人们的生态意识,加强生态保护,从而确保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56d272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