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淼《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析论

时间:2022-05-03 02:08: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郑欣淼《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析论

作者:姚霞丽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8



姚霞丽[上海大学文学院, 上海 200444

要:郑欣淼为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主任,当代著名诗人。他向来重视散曲创作,《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当为其中代表。这组散曲主要描写了原平当地的同川梨花、农民散曲社、天涯山及炕围画四件特色风物,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语言上文白兼备,既有口语又不乏文人笔墨;修辞手法多样,用典、比喻、对仗等信手拈来;风格上乡土风格与古诗词的文雅相得益彰,雅俗共赏。《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描写原平当地的特色风物,以口语和新名词入曲,将古典诗词曲与当代风土人情完美结合,值得我们每一个爱好古典诗词曲的人学习借鉴。

关键词:郑欣淼 诗歌 散曲 《水仙子》

郑欣淼,1947年生,陕西省澄城县人。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主任,当代著名诗人。曾任青海省副省长、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长。20 世纪60 年代后期开始习作旧体诗词,曾出版《雪泥集》《陟高集》《卯兔集》《郑欣淼诗词百首》《郑欣淼诗词稿》等多部诗词曲作品集,收获反响颇为深广。笔者通过阅读郑欣淼的作品集,发现其《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一组散曲较有特色,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水仙子》曲牌名的来源及特点

《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作于2017 4 月,收于《郑欣淼诗词稿》卷七《海山集(下)》。郑欣淼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期间,致力推动建设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并任主任,其本人也颇为重视散曲创作,其作品集中多见散曲作品,《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可为其中代表。

《水仙子》为元曲北曲曲牌名,又称为《湘妃怨》《冯夷曲》《凌波曲》《凌波仙》等。《水仙子》曲牌名的原义盖出于舜帝与其娥皇、女英二妃的传说。据传舜帝南下除害而死,其二妃娥皇、女英痛哭泪下,染竹成斑,死后化为湘水女神。属双调曲调,又属中吕、南吕。可作小令或与《折桂令》作帮过曲。句式为“七七七五六三三四,八句七韵”。历来较有名的曲例如徐再思的《双调·水仙子·夜雨》,名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可谓千古绝唱;张可久的《双调·水仙子·梅边即事》写客人前来欢聚的闲居场景,“小树纷蝶翅,苍苦点鹿胎,踏碎青鞋”一句意境尤为清新典雅;阿鲁威的《湘妃怨》则表达了伤春情怀,“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晓来蜂蝶空游荡”的情形读来令人神伤,可谓散曲中婉约抒情派的代表之作。郑欣淼的这组《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则咏风物,主要描写原平当地最具特色的四样风土景物,展现出别样的乡村民俗人情。

二、《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的内容特色

郑欣淼曾于2017 4 月亲往山西省原平市,授予该市“中华散曲之乡”的称号。原平市有着深厚的散曲文化积淀,是我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该市村民们自发成立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农民散曲社,编印散曲报《田籁之歌》和社刊《农民散曲》,更有出版个人散曲及诗词集,创作散曲已然成为每个村民的日常活动。a郑欣淼也以这片土地上人们最热爱的散曲为体裁,歌咏了原平市的风土特色。《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一组四首,分别歌咏了原平的同川梨花、农民散曲社、天涯山及炕围画四种独具当地特色的风土景物。《其一·同川梨花》描绘了


“正梨花飘淡香,看原平沟峁春光”的同川梨花节的盛景,十里八方的游客赶来赏花。该曲主要刻画了同川梨花的“白”与“香”两个特点,“搜尽枯肠”地把花儿来夸,对梨花的喜爱溢于言表。《其二·楼板寨乡农民散曲社》则把原平市众多农民散曲社之一的楼板寨乡农民散曲社作为歌咏对象,描绘了散曲社成员的日常创作内容和场景,“声声常伴满天霞,句句难离桑与麻,篇篇都是心中话”,连“蹒跚老大妈,也多能辙韵合押”,一派“风雅农家”的景象。《其三·天涯山》的歌咏对象天涯山是原平当地名胜,形似石鼓,山上有石鼓神祠。该曲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天涯山的独特地貌形状及山间的醉人春景,不禁让人“魂在其中”。《其四·炕围画》歌咏的是原平尤为著名的室内装饰画炕围画,该曲主要描绘了炕围画在形式上丰富多彩——“香花嘉树四时鲜,忠烈佳人千古传”,位置上多方位——“锅台土炕前,遍深藏妙笔堪怜”,表现出人们对炕围画的喜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希冀。

三、《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的艺术魅力

《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首先,语言上文白兼备,既多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又不乏文人笔墨增添风雅。如《楼板寨乡农民散曲社》一曲中,“声声常伴满天霞,句句难离桑与麻,篇篇都是心中话”“蹒跚老大妈,也多能辙韵合押”几句口语化的表达平易近人,不仅说明了“满天

霞”“桑麻”这些常见的农村景物成为农民散曲社众人描绘的对象,更一下子拉近了与散曲社的距离,令人仿佛身处于散曲社众人之间。又如《天涯山》一曲通篇充满文人气息,开头“天涯石鼓鼓声重,地角岩莲莲萼雄”一句形象刻画了天涯山形似石鼓的形状特点。天涯山上有石鼓神祠,结尾“一座神仙庙,几声早晚钟,魂在其中”一句,诗人身处神仙庙中聆听撞钟声,一时仿佛舍身化外,魂归天地,读来极具韵味。此外,自由灵活的口语还有“前人句难挥

去”“湖边草木葱”等句,文雅的书面语还有“岑嘉州”“李供奉”“谢韬元”“遍深藏妙笔堪怜”等句。

其次,修辞手法多样,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方面,通过用典和比喻充实内容,增强作品的文学气息。如《同川梨花》一曲中,“岑嘉州笔下雪白茫,李供奉窗前月似霜,谢韬元柳絮从天降”一句,引用岑参、李白、谢道韫三人经典诗句的典故,将同川梨花比作“岑嘉州笔下”的“雪”“李供奉窗前”的“月”以及谢韬元笔下的“柳絮”,四种不同事物有共同的特征,更为形象地表现出梨花“洁白”的特点。另一方面对仗自然,使得诗歌格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天涯山》一曲中,“天涯石鼓鼓声重,地角岩莲莲萼雄”一句对仗工整。天涯山形似石鼓,上有一峰名为“莲花”,天涯山旁又有一五峰山,又称“地角”,将这些信息排列组合成一句对仗,不仅将天涯山的山势形状刻画得惟妙惟肖,又充分体现出了天涯山雄奇萧索的气势。

再次,在风格上,乡土风格与古诗词的文雅相得益彰,雅俗共赏。《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歌咏了原平当地诸多农家风土人物,充分展现了农家美和乡村风韵。最具代表性的是《炕围画》一曲,全篇围绕炕围画着笔,首先介绍了炕围画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既有“香花嘉树四时鲜”,也包括“忠烈佳人千古传”等内容,接着表明炕围画所处的位置多方位,“锅台土炕前,遍深藏妙笔堪怜”。炕围画不仅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庶民心愿看长卷”,也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希冀。正如结尾所云“乡野丹青手,一片阡陌烟,岁月绵绵”,一幅岁月静好的农家幸福生活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郑欣淼笔下,农家生活常见的乡村景物已被赋予天地灵气,正如《楼板寨乡农民散曲社》中所谓“天籁含情草,地灵带露花”,已然不似寻常“风雅农家”。“一座神仙庙,几声早晚钟,魂在其中”更是经典好句,原平当地的独特风土孕育出一座超然世外的“神仙庙”,可谓出于俗而脱于俗。

四、《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的价值意义


郑欣淼的作品中,不乏像《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一样展现当代风土人物,颇具乡土特色的其他作品,如《忆江南·澄城杂咏》。这组词一组五首,分别歌咏了陕西澄城当地尧头窑、刺绣、老粗布、水盆羊肉及花馍这五件别具特色的物品,读来令人不禁对澄城这片土地充满向往之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b的古典诗词,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郑欣淼在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第一次全委会上强调“只有诗词曲都发展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统诗歌的全面复兴”c,中华诗词学会一直在加强推动“中华散曲之乡”的建设。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一直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地重视散曲的创作与普及。正如他在点评李玉平的散曲时说:“散曲写作要立足时代,贴近生活,写新事物,用新语言,勇于创新。”d《双调·水仙子·原平四咏》即很好地践行了这一原则,立足当下这个崭新的时代,贴近原平村民的农家生活,描写当地的特色事物,以口语和新名词入曲,将古典诗词曲与当代风土人情完美结合在一起,值得我们每一个爱好古典诗词曲的人学习借鉴。

ab 郑欣淼:《原平散曲创作的经验与启示》,《诗心纪程》,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193 页,第194 页。

c 郑欣淼:《散曲发展的形势与任务》,《诗心纪程》,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184 页。

d 郑欣淼:《点评李玉平部分散曲》,《诗心纪程》,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106 页。

参考文献:

[1] 陈绍伟编. 诗歌辞典[M]. 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

[2] 龙榆生. 词曲概论[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3] 郑欣淼.郑欣淼诗词稿[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4] 郑欣淼. 诗心纪程[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者: 姚霞丽,上海大学文学2017级中国古代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民国旧体文学

辑: 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aba5ff05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