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旧民主主义革命 包括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是为了发动和组织群众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拜上帝会”的指导思想是( ) A.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上帝是人间的保护神 解析 B项是定都天京后提出的革命纲领,不是“拜上帝会”的指导思想;C项是洪仁玕提出的;洪秀全是借“上帝”的名义组织革命,而不是单纯宣传上帝,排除D项;只有A项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同中国民间的大同思想和平均主义结合起来作为“拜上帝会”的指导思想。故选A项。 答案 A 2.19世纪中期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的一些地方贴满了一篇名叫《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的布告,其中列举了“胡”的种种罪行,激发了人民的反“胡”精神。其中的“胡”是指( ) A.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B.外国侵略者 C.清政府 D.日本鬼子 解析 要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地点“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一带”和“《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就可以判断该布告是太平天国发布的,而“胡人”一般指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清政府正是由东北的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故选C项。 1 答案 C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 B.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 C.天京变乱严重削弱战斗力 D.清政府的全力镇压 解析 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即阶级局限性。故选A项。 答案 A 4.“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唯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列强的态度,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英国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内战双方”,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现象。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准备坐收渔人之利。 答案 A 5.下图所示布告,时间标明为黄帝纪年四千六百零九年,落款是都督黎元洪。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判断该政府为( ) 2 A.湖北军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护国军政府 D.太平天国政府 解析 根据落款是“都督黎元洪”就可以判断这是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因为只有湖北军政府的都督才是黎元洪。 答案 A 6.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国内政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全国各省区均已宣布独立 B.清朝皇帝已决定退位 C.革命党人掌握了各省的政权 D.袁世凯已掌握了清政府的实权 解析 本题考查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背景的准确掌握。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当时北方各省还在清政府的控制之下,即便是南方各省,也有许多立宪党人和旧官僚掌握政权,故排除A、C两项,清帝被迫下诏退位是1912年2月12日,故B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 D 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3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责任内阁制设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约束袁世凯,防止其专制独裁,根本目的是维护共和政体。而袁世凯将之改为总统制,目的是要独裁专制。这一变化说明民主政治实现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需要与专制势力进行激烈的斗争。 答案 B 8.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先生为实现民主共和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有( ) ①创建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领导国共统一战线 A.①②④ C.①②③ B.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把握。题干限定的时间是辛亥革命时期,故①②③都是正确的;④发生在大革命时期,与史实不符,应排除。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1860年中国记事》(摘自马恩全集) 4 材料三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四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1)材料一、二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其各自的认识角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3)根据材料四,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答案 (1)材料一是站在人民革命、反封建剥削和民族抗争、反侵略的感情立场上肯定太平天国的。材料二是站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立场上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的。 (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意识。 (3)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改变当时中国,尤其是农村的现状。 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ec7d3c85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