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孩子自信的感觉哪里来?

时间:2022-03-24 03:41: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孩子自信的感觉哪里来?

'\xa0\xa0\xa0 你大概很熟悉这样的情景:一个拥挤的游乐场里,女儿正准备从滑梯上

溜下来,却被另外两个孩子挤开,她不知所措地愣在那里;沙坑里,孩子一转身,小铲子却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她眼带愤怒、责难,却开始向你求救。你即使再讲求

美德,也不免暗自希望孩子能据理力争。“为什么我的女儿那么没自信,连对矮她半头

的小孩都没辙?”“为什么我的孩子那么畏缩,不敢理直气壮地把玩具要回来?”你由此会担心,孩子三岁时眼看着自己的玩具被抢走,到30岁时会不会把大好的工作机会拱手让人?

\xa0\xa0\xa0 孩子真的需要这种强悍地把别人推开、自我为中心的特质,才能在漫漫

人生中有所收获吗?这就是所谓“自信”?答案是否定的。在人生旅途上只顾推开别人勇往直前的人,或许能拥有一份人人称羡的事业、一辆奔驰车以及足够用到下辈子的存款,但这些外在的成就并不等于自信。这样的人爱吹嘘,常表现出掌控大局的气势,实际上却经常不满足,有错时总是怪罪别人。专家说,只有真正自信的人才能自我反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勇于承认错误,心口如一,因此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他坚持自我,能在重要时刻做出适合自己的正确决定;他讨人喜欢,很少陷入恐惧,不诉诸暴力,不易上瘾;他能享受人生和人生中的出其不意。

\xa0\xa0\xa0 自信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怎样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能力、接纳

自己的独特性、对自己有信心?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行为生物学家一致建议,要想让孩子自信、快乐地成长,同理心、清楚的界限、挑战这三大原则缺一不可。当然,父母不可能、也没必要每天都战战兢兢地恪守这些原则。更重要的是,这三大原则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xa0\xa0\xa0 同理心—— 的基石


\xa0\xa0\xa0 人类辨识自己的第一面镜子,就是他的父母。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婴

儿就从父母的脸庞和反应上,辨认出自己,心理学家称之为“反映”孩子发出“咿呀”的声音,父母也以“咿呀”的声音回应;孩子咧开嘴,父母就报以笑容;孩子感觉孤单,父母就把他抱起来安慰;孩子感觉无聊,父母就逗他玩,让他高兴。慢慢地孩子从这些互动中学到:“我很有价值,如果我感到无聊或是饿了,有人会来照顾我。

\xa0\xa0\xa0 婴儿通过和父母的亲密接触,开始认识周围环境,学习表达自己。日常

生活中,父母以同理心去倾听、观察婴儿的需求,感受他的感觉,并做出适当的响应,就能教导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主动表达。通过不断重复、可预期的互动,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父母很希望了解自己。 建立了这层信任,孩子就知道自己有能力表达感觉,而且能让自己的需求获得满足。这是一种很好的感觉。

\xa0\xa0\xa0 躺在摇篮中的宝宝哭了,是需要安静,是 ,还是希望被抱起来?是

湿了,累了,还是真的饿了?如果这些需求没有被适当地反映出来,或者成人做出一种

婴儿不能理解的反应,婴儿对自我的认识就会扭曲。

\xa0\xa0\xa0 “如果每次哭叫,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被母亲的乳头或是

堵住了嘴,小婴儿就在怀疑中学到,所有负面情绪都能以‘吃’来响应。”德国弗莱堡大学

的行为生物学家郝斯娜柏提醒说。

\xa0\xa0\xa0 当然,孩子的需求和大人的需求不一定时刻相符,但是为求得片刻安宁

而堵住他的嘴巴,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郝斯娜柏建议,父母只要听从自己的同理心,花点时间,就能了解孩子的“语言”,并帮助他表达自己。儿童的发展植根于每天的练习,父母的日常行为和活动足以影响孩子的期望、经验与情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203bd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