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六个关键词 清明节又过去了。完成了对逝去亲友的“拜访”后,人们又平静地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年年如此,今年也一样,可一些关于清明节的关键词,却令人久久思索。 感恩。中国人是最讲究感恩的,可谓“百善孝为先”。对活着的长辈一定要孝敬,对逝世长辈和亲友的恩德更不能忘怀。清明节就是生者对逝者表达怀念和谢意的日子。有人说,清明节是中国人的“感恩节”,这话很有道理。 团聚。“阴阳永隔”是一个令人感伤的词,可清明节却是生者和死者超越时空“团聚”的日子。坟前摆上鲜花和逝者生前爱吃的菜肴,陪着他们聊聊天,说说家常事,表表心中的思念,虽说类似“自言自语”,可我们却感觉逝者能听到我们的心声。当然,生者也不忘对逝者提出要求,如:“您可得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孙儿考上大学啊!” 时间。清明节最能让人感觉时间的消逝。站在亲人的坟前,我们不知不觉会屈指算日子:“一晃眼,老人家去世已五年了,唉!”这一声叹息,蕴含着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时间不能阻隔对逝去亲人的情感,时间也是最好的“净化剂”,过往亲友间或许有过不少是是非非,此时都已烟消云散。祭奠已逝的亲人时,我们心中只念他们的好。 教育。清明节到了,我们带着孩子去上坟。这一天,我们会一直向他们介绍已逝的长辈和家族中那些难忘的往事,如“你爷爷很乐观,那时候家里饭都吃不饱,可他常给我们讲故事”;又如“你奶奶很善良,自己家里米缸也快见底了,可她还拿一小碗去给站在门口的乞丐”。…… 也许孩子从未见过已逝长辈的面,可在父母深情地叙述中,已逝长辈或亲友的形象,会在幼小的心灵中逐渐生动起来。不知不觉间,他们乐观、善良、勤劳等美好的品德会影响到孩子。“感恩”是孩子这一天里最深刻感受。可以这么说:清明节也是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好课堂。 文明。在清明节里,我们可以倾听到“文明的脚步声”。虽说“香火缭绕”依旧是这一天的特色,可毕竟文明的祭奠方式一年比一年盛行:鲜花祭祖已成平常,年轻人还把现代信息技术也引入祭奠活动:近年来,网上祭祖、光盘祭祖等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推崇,他们用这种“时尚”的方式,真挚地怀念逝去的亲友,并倡导祭奠文明。 传承。本人以为,清明节的实质,用两个字便可概括,那便是“传承”。当后人齐整整地站在祖辈坟前的时候,当香火袅袅升起之时,古人所云“延续香火”之意,已得到最完整的诠释。从宏观上来说,清明节的祭奠活动,也是一个民族“传承”的载体。可以这么说,清明节,是全体公众参与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行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3dae30f121dd36a32d82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