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由“非禅诗”到成为“禅诗”,是逐渐发展的历程。因为刚开始时,也不是将王维的每一首诗均视为禅诗。由历史回溯,愈接近王维时代,被解读为与禅或佛有关的诗作愈少。相反的,随时代发展,愈来愈多篇诗作被解读成禅诗。 王维是一位深得儒道佛三教精要,超脱尘俗的入禅诗人,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归于空,归于无,归于虚,归于道。因此力求在诗中表现有无同一的真谛,并把清奇、虚静、空灵作为美的最高境界。儒道佛禅对王维诗的影响更多的是使诗人的诗得到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审美境界。诗歌中的空、静、冷、寂的境界反映的正是儒道佛禅深入到他审美意识骨髓中而形成的一种萧散、简远、闲淡的诗歌意境和影、响深远的一派诗风:清淡、静谧、圆融、空灵、幽美。其诗澄澹精致中流露出极高禅学修养,不乏参悟的机智玄辩。他善用娴静的心情观察大自然,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归于空、无、虚、道,自然在他的视野里是非神性的。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寂的境界。由于他的心灵自幼浸染了佛教清净无为的色彩,所以他笔下的山水田园被描写得那么宁静安祥、谵远空灵。禅机悟境,每每流露于字里行间,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里弹琴长啸,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惟有皎洁的月光相伴,这个多么清静幽寂的画境!还有《鹿些》一诗,也是这种心境的流露:“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 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阒寂的空山中偶然听到的人语,幽深的密林里偶尔照到青苔上的的一缕夕阳,被诗人信手拈来,给我们一种远离尘嚣、无比清幽的意趣,使人回味无穷! 王维以诗人的敏感,画家的慧眼,摄取自然中最能表情达意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态融入到诗情画意中,借助自然景物表达自己参禅悟佛的思想,形象含蓄,诗味淡泊,诗中充满了自然美的情趣,使人读之悠然神往。如《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的前六句纯写景,清淡雅逸,让人如临其画,诗中无一处不流露诗人的心情。可以说 诗中融入他“晚年惟好静”的情趣,最后一句“安禅制毒龙”,更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他沉湎佛学的恬淡心境隐含其中,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静,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 王维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的然观是“天人合一”的,如庄子所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 我为一”。因此,中国诗人习惯于将自己视为自然的一部分,视宇宙自然是包容着人的一个整体。人与宇宙整体相连,互相感应,相交相契。因此,王维的自然诗歌中不能体现物我分二的另一精神世界,而是一种人与自然亲和的“神与物游”,达到一种心醉神迷的状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75698083d049649b6658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