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给我的印象 理论功底比较薄弱,所以只好谈谈关于印象的一些感性认识。 刚重新听了一节大一的社会学概论的课,讲的是文化的功能和结构,从老师的娓娓讲述,我有一种像看波普诺的《社会学概论》和李沛良的《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时同样的感受,一种社会学的思维过程和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是因思考而起,以思考为演绎方式,也易引起他人或组织思考的一门学科。像老师讲的将文化的功能与实际操作结合,将文化体制改革至于一定的文化结构中,这就是一直以来社会学所推崇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我更愿称之为“现象”与“理论”的互动与博弈,在培养这种互动的过程中,自然地也培养了一种想象力和对社会的关怀之心。 社会学的基本功能:描述,阐释,预测。对应的社会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应用。要完成每一步都需要不同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把他们分解开后变成连续单一的过程,需要将每一个主题至于其环境中观察、理解,同时将其本身看作是有结构、有前因后果、有背景的事物,要收集到有效资料,就需要置身社会,感受社会,接触社会,这种与社会不同人物、组织、规范互动的过程,和对这些互动的追问就培养着一种社会关怀和社会学想象力。在学的过程和做的过程中,无不是要用凡事问个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考方式,并将这样的过程当成一种使命与责任,无论是学术戏子、实践者,还是为学术而学术的学着,或像我这样的初学者,这样的思考事物的方式和想象力以及对事物的关怀心都或多或少已内化。 再进一步思考,就是如此种种内化后的行动和演绎,这是一种理解、包容、尊重的过程,也是不断拷问价值、伦理的过程。如我们研究文化,就必须抱着对文化的尊重、包容,才能真心理解,才能看到文化究竟是什么模样,才能在真真假假中获取有效信息,明白问题的先后顺序,在陷于价值、伦理的困境时,才有事实为本、关怀为本的气度和立场。 感恩这个社会学的启蒙自学阶段给予我的这种美妙的兴趣和思考,也感恩它的智慧让我更加懂得关怀何以值得珍惜、坚持,以何方式实行,这种更广的视角也让我明白微观、中观、宏观三方如何不混乱地去理解。刚站在群山之脚,仰望着大概的形态,还需一步步攀登才能真切体会其风景般的智慧,虽然这种步步攀登的机会少之又少,且一生也无法穷尽,但这过程中它给予我的思考已让我上瘾,并愿保持、继续行动。 对社工学生来说,社会学是众多基础理论的一支,它传达给我们的无外乎是一种环境视角、社会关怀、严谨调查、分析方式、理论模型,以便更准确找到需求和资源,在被动和主动实践缺乏的环境下,这样一种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一种真诚态度的培养也是开拓社工学生思维的好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7e91ee172ded630b1cb6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