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时间:2022-07-11 11:34:3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制订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收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并突出健康为目标的一门课程。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的。

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课程标准》并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这给各个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只要各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色,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可以《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


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三维观、体育本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的发展趋势,展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学习内容的拓展有助于本课程目标的实现。

划分学习水平

《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领域设立了水平六,作为高中学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学段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观察的。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个知识、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并形成良好的行为表现,因而这两个领域的学习目标尤其强调应是学生自己可以体验到的,并最终表现为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改变。教师通过对学生态度和行为习惯表现的观察,判断其教学活动的成效,这使课程在情感、意志方面的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把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和体能、技能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运动技能学习的关系

1.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排斥运动技能的教学。《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新体育课程的性质,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专门设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由此可见,新体育课程不仅没有忽视运动技能的教学,相反更为突出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只是强调运


动技能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体育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动技能的内容包括竞技性运动技能和非竞技性运动技能。对于长期以来一直所强调的竞技性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新体育课程强调在教学中,不能照搬竞技运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即降低竞技运动项目的难度和强度,简化规则等,使这些竞技性运动技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然而,我们在强调竞技性运动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非竞技性运动技能的教学。事实上,这些非竞技性运动技能因其实用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我们不能将以非竞技性运动技能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说成是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看成是没有内容的活动课、游戏课。相反,只要非竞技性运动技能的教学有内容,教法新颖,正是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表现。 3.新体育课程在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程标准》提出运动技能的学习要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起来,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是为了充分挖掘课程的教育功能,体现素教育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划分五个学习领域也正是为了体现这一新的思想。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不能将三者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到运动技能的教学中。

二、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关系

1.新体育课程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提出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有助于学生通过有限学时的学习,掌握无限的知识和技能。

2新体育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是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中,还是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接受性学习。体育教师不能为了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完全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探究而探究”的形式主义。要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与其他学习方式的相互结合。在实践中,既要注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又要防止其绝对化、片面化。

4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新体育课程的教学确实“活”起来了,只有课堂教学“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主动、活泼地发展。如果课堂气氛过分严肃、沉闷,教师满脸严肃,满堂课扮演主角,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循规蹈矩、单一陈旧,学生就不可能有欢声笑语,就不可能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课程标准》强调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成为新的“放羊式”教学。


三、学生的运动兴趣问题

1.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新体育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针对“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提出来的,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 2由于体育课程与学生的升学、就业等没有必然的联系,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对运动没有兴趣,生就可能不主动地学和练。

3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兴趣,强迫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是不可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的,也不可能提高学习效果,多年的事实已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体育学习的内容很多,为什么不选择那些对身心健康有好处、同时又趣味性强的项目呢?

4.学生的运动兴趣不仅需要满足,还需要依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不断激发。学生可能对某些运动项目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如果这些项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益的话,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承认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但没有必要去培养所有学生对诸如铅球、铁饼等等这样的项目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将学生原有的、已经形成的运动兴趣由于没有得到关注和重视而变得没有兴趣。激发运动兴趣与学好运动技能是不矛盾的。学生有了运动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

四、三级课程管理的问题

1.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对中小学体育课程和教材进行统一管理和硬性规定。各地、各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本地和本校实际的课程实施纲要与教学计划从而给地方、学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这种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也有利于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真正体现了新体育课程实施的统一性与灵活性。

2《课程标准》是国家的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的文件。《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目标、内容框架和教学建议,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这样有利于体育教师挖掘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开展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在新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更应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3.在三级课程管理下,《课程标准》更能适应农村体育课程的教学。由于《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全国统一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内容,某些农村地区和学校在条件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的各种具有地方色彩的课程资源开展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

五、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问题


1.新体育课程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淡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强调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2新的体育学习评价理念被大多数体育教师所认可和拥护,但一些体育教师感到难于操作。因为新的评价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是不熟悉的,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关于新的评价方法难于操作的问题,这主要是我们的一些体育教师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过于强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影响,对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等有利于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方法比较排斥。 3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关键是是评价观念的改变,要解决“评价是为了什么”或“为什么要评价”的问题。只要体育教师在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能够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能够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体现课程新理念的新型体育学习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纠正不足、改进学习策略、增强自尊和自信、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4新课程把评价的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然而有些体育教师却无意于这样的“权利”,反而心甘情愿地期望被统一的体育学习评价所束缚。因为新的评价强调既要对体能和运动技能进行评价,又要对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进行评价;既要有体育教师的评价,又强调进行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在评价方法上,还强调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等等。有些体育教师常常是考虑到过程性评价又担心忘了定性评价,关注到相对性评价又担心忽视了学生评价。他们试图面面俱到,却又难以做到,从而感觉到无所适从。新体育课程强调简化评价方法,我们不能期望获得一个完美无缺、面面俱到地评价方案,这样反而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只要能体现新的评价思想,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去做,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体育学习评价。

5体育教师常常为新的评价使自己工作量增加而感到苦恼,这也的确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与新体育学习评价相比,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确实使教师的工作量相对小一些,但受益的是教师,受损害的却是学生,因为它过于强调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而使许多学生因先天的不足,失去了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不喜欢体育课,远离体育。新体育学习评价虽然相应地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但因其关注到学生地进步,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从中获益。我们相信,当体育教师们真正熟悉新体育学习评价方法时,真正感受其带给学生更多益处时,可能就不会再抱怨工作量增加的问题了。

六、影响《课程标准》有效实施的几个观点

1.观点之一: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陈旧和不足影响《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课程标准》对场地器材设施并没有硬性的要求,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土法上马、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教学。从这一点而言,《课程标准》给予了一些场地器材设施较差的地区和学校有效开展体育教学的可能性和空间。


2.观点之二:领导不重视体育课程改革影响体育教师进行改革的积极性。 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学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并不是《课程标准》所带来的。这一方面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及时向领导宣传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另一方面也需要体育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教学,促使领导的观念尽快地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而发生改变。

3观点之三:体育教师的素质不能适应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同时他们又缺乏相关的资料和培训机会。

新体育课程的确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体育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应通过边实践边学习的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尽快适应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事实上,新体育课程带来的一大变化就是体育教师比以前更爱学习了,比以往任何时刻更加表现出对课改资料的渴求。每位体育教师应主动去适应课程改革,接受这场改革的考验,经过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之后,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伴随课程改革一同成长。

4.观点之四:《课程标准》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互矛盾。 《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都是由教育部颁布的文件,且都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二者不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相互替代,只能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时,要接受过去将体育课上成了“达标课”的教训,不能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内容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应是利用这一标准从学生体能发展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

怎样理解体育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理念,符合当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顺应国际体育课程的发展潮流,适应当前国内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但强调“以学生发展中心”,并不意味着忽视和否定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依然重要和必要。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新体育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重要理念。

一、《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


己的作用,不要过多地化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二、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有助于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学习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需要克服体育课程教学中只关注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做法;需要摒弃单纯地强迫学生学习的倾向。如果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没有愉快的体验和良好的感受,体育课时,就会“身顺心违”,就不可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可能提高学习效果。因此,“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要关注学生是否愿学,是否学得愉快;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需要克服体育课程教学中只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过分地注重通过繁琐的讲解和示范将运动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的细节,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的做法。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无需思考,也思考不出什么的不良习惯,以至于即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也未能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需要改变单纯地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改变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总是扮演主角、学生总是扮演配角的状况。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形成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并与学生一起分享体育学习的快乐。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就要改变单纯地强调“学科中心主义”的思想,改变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成人化、竞技化过强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的状况。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具有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权利。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要改变灌输――接受的单一学习方式,变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状况。要重视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包括灌输-接受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树立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需跨越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就是降低、忽视或否定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是对这一新理念的误解。新体育课程在强调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同时,非常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新体育课程所强调的教师指导作用在内涵上发生了变化。过去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支配和控制方面,教师支配和控制学生的学习,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学生没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是机械地进行


模仿和练习。新体育课程下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多体现在引导和帮助方面,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学会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进行学习,这种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必然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谁都知道,主动、积极的学习要比被动、消极的学习效果好。由此可见,新体育课程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同时,依然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

误区之二: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就是提倡“放羊式”教学。这更是对这一新理念的误解。所谓“放羊式”教学,过去就将其看成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我们通常戏称的“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教学方式。过去在体育教学中都反对的这种教学方式,怎么可能在新体育课程中提倡呢?新体育课程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下的教学,更注重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但不能将学生充分的自主的体育学习和活动说成是“放羊式”教学,不能将民主、宽松、愉快、活泼、有趣的体育课说成是“放羊式”教学,更不能将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教学方式的体育课说成是“放羊式”教学。

误区之三: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就是不要常规教学和课堂纪律。这也是对这一新理念的误解。必要的常规教学是需要的,对有效地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要防止三种倾向:一是以抓常规教学为名,导致课堂教学程式化、刻板化、机械化,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学习体育毫无乐趣。体育学习无乐趣,谁又会喜欢体育课呢?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学生在学习中又怎么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没有主动性、积极性的学习,又怎么会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果呢?二是过分地进行常规教学,一堂45分钟的体育课,如果常规教学所占时间过多,势必导致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和练习体能的时间减少,那么,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能水平又如何提高呢?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又如何实现呢?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又如何有机地统一呢?三是不能将常规教学单纯地理解成就是稍息、立正、数、向右看齐、向右转、齐步走等等,毕竟体育课不是军事课,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运动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调节情绪、减缓压力、愉悦身心、体验乐趣、增进健康等。

体育课中的课堂纪律需要加强,这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但不能理解成课堂纪律就是要求所有学生的体育学习在整个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都要整齐划一,所有的学生在整个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都必须按照教师的意图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完成。如果这样做,怎么能够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怎么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新体育课程下的课堂纪律更注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程度。只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认真学习、积极练习,即使出现与有助于更好学习有关的个性化行为,不能认为这是课堂纪律不好。更不能将课堂气氛活跃说成是课堂纪律不好。

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要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体育教师需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效果。 第一,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的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重视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并不是说要教师转变职业,也不是说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更不是说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下降了。但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师,需要发生新的变化。教师需要随着情景的变化,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并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且应该是学生学习体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因此,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改变 “居高临下”的角色,改变支配、控制和包办学生的学习,改变总是扮演主角、学生扮演配角等状况,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体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

第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受学生喜爱。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多,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也无必要将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教给学生。因此,应该对众多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择那些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深受学生喜爱,同时对增进学生的健康有好处的运动项目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更有意义和价值。如果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受学生喜爱,同时又强迫学生去学习这样的内容,学生只会是被动地学习、消极地练习,既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不可能促进学生课外积极锻炼,更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当然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刚开始可能不喜爱,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喜爱度,但要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 第三,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谁都知道,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要比单一化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第三,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学会体育向会学体育转变,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但在新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要避免这样的误解,即新体育课程排斥灌输-接受性的教学方式,排斥示范、讲解的教学方式,实际上这些教学方式依然有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关键是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教学方式,并且将这些教学方式与其他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营造民主、宽松、活跃、愉快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的愉快体验。谁都清楚,学生喜欢愉快的教学氛围,愉快的教学氛围会吸引学生更主动、积极地上体育课;学生只有在愉快的状态下才能学得更好。如果学生在体育课上体验不到学习的愉快和乐趣,他们又怎么会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呢?如果我们强迫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将自己的意志完全强加于学生,学生也会学习,但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消极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有限的。勿庸置疑,主动的学习、积极的学习显然比被动的学习、消极的学习


效果要显著得多。如果课堂教学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够,沉闷乏味,学生的体验是无趣的,甚至是痛苦的,谁又会去追求无趣和痛苦的体验呢?体育活动本来应该是一件愉快、有趣的事情,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不能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硬要教得不愉快、没有趣。此外,《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习目标,但不能将营造民主、宽松、活跃、愉快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中的愉快体验,说成是不重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更不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为借口,把体育课堂教学上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使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实际上,意志品质中有两项品质就是自觉性和坚持性。体育课堂教学要体现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的学习目标,但应该使学生的学习苦中有乐,乐在其中。这样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喜欢学习,自觉学习,坚持学习。自觉学习、坚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c0c4084b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