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未来制造业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时间:2022-12-16 17:08: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未来制造业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工业发达国家在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方面全力以赴。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新一轮的国际分工中瞄准制造业积极行动,利用各种机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建立工业基础、提升制造业水平和拓展全球市场,对我国传统制造业形成巨大竞争。由此可见,在这一背景下的制造业将呈现出全球分工版图重构的态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相要在制造业新一轮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大利益,价值链重点环节发生转移,组装制造环节附加值日趋减少,国际领先企业纷纷立足内容及服务环节加快产业链整合,以争夺产业链主导权。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压力、双向挤压的“前后夹击”严峻局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刻不容缓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

当前,席卷全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刚刚拉开帷幕。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已经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并逐渐改变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围绕建立新的制造业优势,加快在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产业、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经济体系等方面进行战略部署,谋求在技术、产业方面继续领先的优势,占据高端制造领域全球价值链的有利位置,成为竞争的焦点。与此同时,信息产业各行业边界逐渐模糊,信息技术在各类终端产品中应用日益广泛,云计算、物联网、移互联网大数据、增量制造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应当注意到这一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异常迅猛,具有“时间紧缩”和“空间崩溃”的显着特征,技术更新与转换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市场热点捉摸不定、组织演变频繁且不稳定、地理障碍减弱、空间影响因素下降等,随之带来创新要素空前活跃、创新空间超乎想象,微观企业层

面的新现象、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将层出不穷,制造业、软件业、运营业与内容服务业加速融合,颠覆性的产业变革将屡见,推动产业生态发生重大变革。不确定性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对产业未来趋势的准确判断和把握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一切既为我国制造业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新空间,也使其面临新一轮技术及市场垄断的严峻挑战。(三)“新常态”的“双刃剑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高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迎来“新常态”发展的历史性新起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动导致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原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式高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我国制造业的传统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外需不足导致我国基于出口导向的制造业面临严峻的市场压力。然而,“新常态也孕育着新机遇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从“重数量”“重质量”“重效益”转变,从“重增长”到“重民生”“重稳定”转变,结构调整和协同发展中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显着加快,超大规模内需潜力将得到持续培育和逐步释放,进而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全社会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公众制造和社会化创新的氛围逐步形成,中小企业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优势得以发挥,为我国制造业在新时期朝着更加多元化的能力提升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我国制造业自身问题依然严峻

从规模来看,我国制造业跃居世界第一位,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一些重大技术创新走在全球前列。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面虽然较为平稳,是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长期结构性问题、关键技术受制问题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又与短期新格局演变中出现的新困难、新问题相互交织,形势较为复杂,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竞争力的任务仍较为艰巨。与工业化国家的先进产业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问题: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


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组织存在缺陷,不同规模企业间的产业关系不能适应制造业变革大趋势;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等。制造业本身存在的问题成为制约自身转型的重大障碍。二、三五”时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随着国内外产业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产业结构概念对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已经大打折扣,制造业发展的“结构红利”日益弱化。我国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制造业产业体系中

“短板”在不同的增长周期中被逐渐弥补,通过资源在产业间再配置提升总体生产效率的空间越来越小,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正快速由产业间争夺资源配置向产业内强化资源动态效率转变。随着制造业出口结构已经综合篇9在人们翘首以待的“十三五”规划中,制造业转型升级将成为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展望“十三五”规划,针对智能制造、“双创”、互联网、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都将有前瞻性、全局性的系统阐述。“十三五”规划中,围绕实现“中国制造 2025”等中长期国家战略目标而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部署和要求,将全面推动我国制造业加速迈上新的台阶,逐步实现由“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质变,使制造业继续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可靠的增长动力和产业支撑。目前,我国以庞大的制造业规模为基础,已在工业化过程中成长为全球少数几个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工业大国之一。制造业作为我国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支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步入“新常态”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工业发达国家重塑或加强制造业优势的策略和行动不断加快;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借助比较优势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的双重、双向发展挤压,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其效果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至关重要。2015 年上半年作为国家战略出台的 国制造2025,为我国“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指导、行动指南和政策支持。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及政策转型进行分析,以期为选择相关的策略和行动提供参照。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形势判断“十三五”时期,制造业发展的全球环境和经济环境必将发生巨大变化。在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不够强大的背景下,面临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制造业转型升级将极为艰难。然而,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来临,尤其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重塑产业优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准确地判断发展形势,是确定正确的转型升级路径的基础。 (一)制造业全球竞争新格局带来新挑战

2008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为重振经济、促进就业和防范金融泡沫,产业增长趋势向实体经济回归。各国纷纷实施“重塑制造业优势”的发展战略:美国围绕“再工业化”出台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政策和专项计划,提出“先进制造国家战略”,强化在技术密集型先进制造业中的优势;日本发布《机器人新战略》,试图通过加快发展协同式机器人、无人化工厂实现机器人革命,以应对日益突出的日本社会经济问题,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德国不遗余力推出并实施“工业 战略,将其纳入《高技术战略 2020希望借助“工业 牢牢掌控对全球智能制造的话语权;法国效法德国,出 “新工业法国ⅱ”,重在优化制造业布局;英国的“重振制造业”则聚焦于“高价值制造”战略,目前这一战略已进入第二期;韩国提出“领先的创新者战略”,以促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创造出新产业,提升制造业竞2015 年第 11 期总第 377 期由“极化”向“多元化”转变,由“动态化”向“稳态化”转变,经典产业结构理论指导下的“增长极”战略的作用空间越来越小。从我国制造业现阶段面临的环境和条件看,决定长期国民经济增长趋势是制造业的能力而不是制造业的结构;是制造业的多元化而不是制造业的极化。因此,“十三五”及未来更长时期中国制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dcd1a41b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