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风格总论 ——《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什么,米尔斯的定义是:这种想象力是一种视角转换的能力,从自己的视角转换到他人的视角,从政治学转移到心理学,从简单家庭的观察转换到整个世界各个国家的预算进行综合评估……这种能力能涵盖从最不个人化、最间接的社会变迁到人类自我最个人化的方面,并观察二者之间的联系;同时他又是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帮助人们看清事实,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全貌。为什么会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概念,米尔斯或直接或间接的说出了他的理由。首先社会学家首要的政治和学术使命是搞清当代焦虑和淡漠的要素,正是这个使命要求,社会学的想象力正在成为我们最需要的心理品质;第二现有的物理科学和生物学长期占据西方社会严肃的反思和流行的形而上学的共同尺度,但这种尺度使人们对科学达到迷信的地步,工具理性主导着人们,使社会朝畸形的态势发展,而人们也渐渐地开始发现和运用这种想象力。第三个原因则是社会大众们想借助这一想像力把握世事,理解作为社会中个人生活历程与历史的结合面上一个个细小交点,他们自身发生了什么变化,现代人的这种对自身这种自觉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社会的相对性和历史的改造力量的深刻体会,社会学的想象力正是这种自觉所结出来的最丰硕的果实。当然任何一种提出的新观点必然会要依赖一定的优越性才能站稳脚步,社会学的想象力作为新出现的概念,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导向,自然有它自身的优势所在。第一它对不同类型个人的内在生命和外在的职业生涯都是有利的;第二是它使个人通过置身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之中,理解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知晓他所处环境中的所有个人的机遇,进而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机遇。第三可以使我们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可是现实社会中占据社会学科学研究或者是社会学研究的却是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形形色色的实用性、科层制倾向等各类主导的研究风格,而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研究风格的趋向却鲜为人知。这些在社会上流行的研究方式无一例外的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宏大理论属于理论拜物教,对概念有着狂热的癖好,宏大理论家们热衷于理论的建构,概念的组合与分解。局限于高层次的抽象而忽略了现实,开始思考的层次一般化而结论又无法回归于现实,喜欢用一个个晦涩难懂的概念来丰富思想,这无疑是高屋建瓴,空中楼阁,其结果是无法应用于所处的结构性的情景问题中去。抽象经验主义的研究风格既是一种抽象的又是一种经验的,过于迷恋研究方法,死抓住研究程序中的一个结合点,基于研究方法来研究问题,关注与大量重复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的简单累加导致了方法论的抑制,使研究程序僵化,最终成为了方法论拜物教,方法论中心主义,方法偏执狂。研究的实用性倾向指研究者们受到社会上价值观的腐蚀,研究的对象或论题的选择也非自己自愿,丧失研究的自主性,他们所做的一切研究皆以实用性为唯一目的。而至于研究的科层制倾向是指在研究团体中等级分明,职责同一,分工明确,依赖技术化流水型的作业,研究受体制性的束缚,研究结果或目的也是为一些科层组织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研究的自主性,而成为了他主性额研究。 上述这些研究的风格都是米尔斯所要批判的,这些研究风格在运用的时候无一例外都走向了极端,但是毫无疑问,这些研究风格一直存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之中并持续到现在。 首先谈谈宏大理论,它似乎成为很多学者文人乐此不疲的工具,我不否认其中存在优秀的文稿。但是其中不乏有些文章本身质量不高,而借助于繁文冗词,晦涩难懂的概念或理论的堆砌,增加理解的难度,使社会大众产生错觉,认为其学术价值高。例如某一篇文章就曾出现过这样一种情况:用我们极少耳闻的齐楚之物来代替教鞭。我想说对于一个真正的学术大师而言,平凡才是孕育伟大的地方,一篇好的学术研究,它的普及度有多高或者说是受众的范围有多大,才是衡量其价值的标准。比如卢梭、洛克体现他们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名著中其语言就是简单易懂得但是内容却是丰富的。马克思哲学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想这对于一些学术研究来说应该有一定的启示,没有事实作为理论的基础,其所作的结论可信度也是有待考证的。这也是现在有部分学者们为什么开始实地调研的原因吧,凡事必须以事实说话才能使人心服口服。 相对于宏大理论而言,抽象经验主义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过度的看重方法在研究中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则是实验室研究的盛行。我们不得不承认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科技含量高,准确度高的先进仪器,使我们的研究的准确性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这种实验室的研究方法所研究出来的结果是否能应用于现实的社会情境中去,则还需要经过其他的过程。对于现在的科研院所或者高校,实验室研究是我们开展科研的主要场所,因为其中实验因素相对于自然状态下人为控制性很大,实验得出的结论精确度高,因此这一方法经久不衰。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是无法全部控制的,甚至有些因素我们根本没有预测到,出现与实验室研究得出的结果大相径庭也不足为奇。曾经有家企业,委托一所高校为他设计一款玻璃杯,很快那些受委托的科研者们就在实验室中制造出来,企业对他们的作品很满意,立即开辟了一条生产链专门制作这款玻璃杯,可是结果却是差强人意,始终造不出和原款一样的杯子。这种案例的出现不得不让我们思考。确实,如米尔斯所言,我们应该成为自己方法的专家,而不应受制于方法。我们在做研究时,不凡思考一下,当没有了实验室,我们是否还能开展我们的科研。我们现在太多的科研工作者们已经适应了实验室研究,而忽略了其他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也是受制于实验室研究方法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现今不管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类的研究,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实用主义倾向和科层制倾向。或许说时代在进步,这些错误的倾向就应该走进历史。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存在即合理。科学研究的实用性倾向和科层制倾向在一定意义上有它的合理性。每一项研究在开展的初始阶段必然需要分工,明确各自任务,确定领导班子等,这样才能保证研究能够平稳进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混乱。当然,每一项研究的必然有其动机和目的,它研究所得的结果必然会为某一社会群体所利用,或者说从一开始便是专门为某一机构量身定制的,这就是实用性的一个体现,不存在或者很少会有只是为了自娱自乐而做的科学研究。或许人们会说这种科学研究的实用性必然会导致学术功利化倾向,这种科层制下必然会使成员的能力受到压抑,不利于他们自身发展,且组织机构会僵化。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如果没有实用性的支撑,科学研究的经费哪里来?科学研究的动力哪里来?国家设立的科研项目基金,企业向高校捐赠,其目的不就是在于为一些科研提供资金扶持,希望这些科学研究的成果能够为己所用,使其推行的政策或措施更加科学合理,而同时又能给予科研工作者们一定的信心开展以后的工作,产生研究良性运行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明白,实用性只能作为其中的一个目的,而非是唯一目的,不然就真正如他们而言使学术功利化了。而对于科层制产生的弊端,我们可以尽量的防止。组成的科研团体其成员所处科研流程中的位置可以适当调整,不把一个人在所有的科研项目中局限在一个位置上,灵活变动,轮流交替,防止过细的专业化分工遏制成员的全面发展。 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研究者们,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同样需要科研工作者们,如何让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形成正确的科研风格,既要避免出现宏大理论的只重视理论而忽略现实基础,又要避免像抽象经验主义一样太关注研究方法,注重数据的采集和简单整合,同时又要避免片面在乎实用性导致学术研究的功利化倾向,当然也要注意正确处理科层制在研究中的影响,扬长避短。 那么克服这些研究风格弊端的研究方法是什么,这就是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种在研究中视角转换的能力,能够汲取不同研究风格的精华,而去其糟粕。现代研究的多学科、综合视角在一定层面上应该和它如出一撤,只是名字不同而已。而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这种研究风格在现在确实也成为一种主流形态。 111201017 11教育学 许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70fedefb8f67c1cfad6b8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