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荟楠:《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为什么是胡扯? 《三体》是一部很烧脑的科幻著作,从其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预测 和情节的精彩性上来说,的确很不一般,获得科幻界的最高奖“雨果奖”也是有其资本的。很多名人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对这部作品赞不绝口,可以说它征服了不少科幻迷的心。不过,对于支撑这部作品最核心的预设“黑暗森林法则”,我却不太看好,甚至认为它不过是作者的胡扯。如果人类真相信宇宙存在这样的法则,那这部作品造成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 所谓的黑暗森林法则,被《三体》当成是宇宙社会学的核心理论,包括两个简单的原理: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在宇宙中的文明一旦被发现,肯定会导致文明间的攻伐,能生存下来的只能是一方,或者两方都不能生存。 乍一看,这种法则好像很新鲜。其实不然,它不过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物种竞争极端化而已。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作为生物进化的动力。后来又有人将生物进化论套到人类社会,发展出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跟自然界一样,也处于一个弱肉强食的状态。 社会进化论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很流行,影响甚大。它一度成为殖民扩张的理论借口,甚至成为法西斯种族灭绝政策的根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认识到社会进化论的荒谬。人类终于开始将和平的合作与竞争作为主要的发展策略,不如此,则人类终将因为相互间的厮杀而导致整个物种的灭绝,乃至地球的毁灭。 这种本来被扔进历史垃圾桶的价值观念,被刘慈欣用高科技的未来社会一包装,再次堂而皇之地摆了出来。并且,刘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则”比进化论要极端很多、偏颇很多。据说,晚年的达尔文并不强调自然界的“弱兽强食”,他还注意到,物种之间除了生存竞争,还存在广泛的合作。物种之间的依存关系,一点也不亚于它们之间的竞争,甚至可能还更重要。 在自然界,竞争关系更多地存在于食物链的同一层次,或者说同一物种之间。不同层次的物种,可能是食物链中的上下层,存在食用与被食用的关系,它们本质上是还是依存关系。如果一方将另一方完全灭绝,实际上也就是自取灭亡。即使是同一物种,它们之间也是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事实证明,内部合作得越好的物种,生存能力越强,也有利于本物种的繁衍。 黑暗森林法则完全排除了合作,宣扬赤裸裸的“你死我亡”的竞争。甚至“弱肉强食”都不是(生物吃了别人的肉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三体》中的文明之间,消灭对方只是争夺所谓的资源——有时甚至只是为了消灭而消灭,那就更扯了。一方面,好像宇宙是一个被不同文明(物种)充满、饱和得必须要靠抢别人资源才能生存的所在,另一方面,又展示了各大文明超强的、无所不能的科技能力,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7579f8b66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