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1期《校长首先是一个行动者》《河北教育(综)》 校长,首先是一个行动者 作者:于德明 来源::《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第11期 开会时,会议室前边一扇窗户的玻璃被大风吹落,碎玻璃撒了一地。校长最先走进来,看到这个情况,只是袖手旁观;后进来的教师,也是见而不动,大多数都是边议论着边踮脚小心翼翼地绕开而行。这时,一位副校长走进来了。他看到碎玻璃满地的情形,急忙清理起来,后来的另一个副校长和年级主任也相帮着清理。而校长则一直站在一旁观望,纹丝不动。会议开始,校长先表扬了处理碎玻璃屑的三位领导,然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站着就是为了看看谁能有所行动!” 这是朋友聊天时讲的一个故事,听后我感觉有些可笑。直接问他:“你们当时为什么没人反问一句:‘校长,你为什么袖手旁观’呢?”他笑笑了之。 一滴水能够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折射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其实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些学校领导身上的某些毛病来。一些人只要被提上领导岗位,便立马有了架子,有了官腔,时时处处都表现得和别人不一样。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校长一样,认为自己是领导,便可以高人一等,于是面对原本应该亲自做的事情,只顾冷眼旁观,等待着别人去处理。 我们常说,校长是需要做出来的,而不是看出来,或是说出来的。既然作为行动者,即便学校事情繁杂,不可能事必躬亲,面面俱到, 但至少也需要尽可能地身体力行;而有些事,则必须俯下身子,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孔子云,己不正,不能正人。一件事如果连自己都不肯做,又怎么能要求别人去做呢?只有自己做、带头做,才能在要求别人的时候理直气壮,才能在指挥别人的时候一呼百应。倘若自己经常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总是吆三喝四地指挥别人,又怎么可能树立起威信,博得众人的好感呢?像上面写的那位校长,己所不欲而施于人,真不知道他的那句“我站着就是为了看看谁能有所行动”的话是怎样说出口的。 校长作为管理者,需要以行动服人。因为行动本身具有超强的感召力和暗示作用的。校长的亲历亲为,不仅仅是管理理念的一种表达,更是管理行为的一种示范。“前有车,后有辙”,只要校长走到前边,教师们就会照着做。比如任课,如果校长能够勇担重任,那么教师们都不会拈轻怕重;比如讲公开课,如果校长能够身先士卒,那么教师们都不会互相推诿。这样的行为,既能树立起良好的管理者形象,又能充分激发被管理者的干劲和热情。像上面的事例,倘若校长亲自弯腰去处理碎玻璃,还会有哪位教师“敢”绕着走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7fe4cfeda38376baf1fae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