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学生应如何学习历史

时间:2023-03-27 01:27: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学习历史?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问过我,我也多次跟大家讲过。不过,现在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现实,似乎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好专业知识。在大学校园,树荫下、操场上、花坛边、草坪里,到处都是大声背诵英语单词、朗读英语文章的同学,甚至在课堂上也有十之八九的同学在“钻研英语

言归正传,历史是一门大智慧学科,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绝不仅仅是时刻抱着课本啃,天天泡自习室,上课认真听讲,考试拿高分。换句话说,学习历史,并不是说你成绩排第一,分数打100分,年年拿奖学金,就代表你历史学得好,也不是说我成绩很差甚至挂过科,就代表我历史学的不好。

那么,作为历史系本科生,我们应当如何学习历史呢?

第一,基础知识要打牢,以后学起来也才轻松些。关于这一点,主要是学会理解记忆基本的历史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地点、历史故事、历代典章制度等;明确历史术语的概念,如纪元、年代、世纪、干支等。

第二,根据兴趣而学,只有自己感兴趣,才会主动去学,才会学得更好。要学好历史就要善于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看重成绩和分数,也不是仅仅拘泥于课本和课堂知识。真正的学习历史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感觉:你学的知识考试的时候用不上,却让你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明白了以前不明白的道理;你知道的这些东西、明白的这些道理不能用来吃穿消费,却让你很兴奋很舒畅,因为你比以前活得更明白了,比别人活得更明白了。这就是兴趣的魅力。

第三,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地图册。南北校两个图书馆,绝对有自己感兴趣的历史类书籍,根据自己的兴趣多看多积累,有选择地看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到一本书,除了正文(包括注释),还要看看它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序、前言和后记。在看的过程中,有精彩的部分,可以找个笔记本抄下来。

而网络上,则可以看看关于历史方面的视频、音乐、图片、文字信息。比如,平时遇到感兴趣的历史知识,或者有看不懂、不是很清楚的内容,可以找张纸条记下来,然后到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到网络上查看相关图片和视频信息,以加深理解。此外,学好历史还要在网络上多看历史类论文(图书馆期刊网有),常逛一些历史类学习型网站。

历史学专业研究生基础课教学网:http://www.clght.com/ 国学网:http://www.guoxue.com/ 中华国学网:http://www.iguoxue.cn/

历史文化学习网:http://culture.edu.tw/index.php 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网:http://www.cawhi.com/ 历史千年:http://www.lsqn.cn/ (推荐) 浩学历史网:http://www.hxlsw.com/ 推荐)

世界地图历史地理网:http://www.01846.com/ (重点推荐) ..

第四,要用心去学,用脑子思考问题,学会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形成一种历史思维、历史素养,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思维去看待和分析问题。举个例子,假如我问你:什么是大学?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回答,大学就是我们现在就读的学校,就是一种高等教育构,那么,“恭喜”你,你学历史还没有入门。再举个例子,假如你是学金融的,我随便打

1




个手势(食指和大拇指弯曲成圆圈状),问你这是什么,你回答说是个圆圈,同样,你学金融也没有入门。如果你回答说是一颗硬币,那么恭喜你,你入门了,适合从事金融行业。学历史也是这样,要有这种意识。

再回到前面那个问题,从历史的角度讲,在古代,大学有两层含义。第一是篇章名或者书名,《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南宋时理学家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大学》成了四书之一。第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小学讲“详训诂,明句读”,学“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大学讲治国安邦,学“穷理正心,修礼治人”《大戴礼记》中说:“古者八岁出就外者,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则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使人达到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

在今天而言,大学当然指高等学府或者说高等教育机构,前清华校长、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有一个著名的关于大学的论断: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以上我只是简单地说一说,实际上自古至今各个朝代大学、小学所学的内容不尽相同,这里不展开论述。

成老师给我们上《历史教学论》课的时候,曾提过一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不妨在这里说说。原始社会大家共同劳动,财产共有,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何其美好也!然而人类自从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到处都充满剥削和压迫,战争不断,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但是我们为什么反而说它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当时初看这个问题,觉得题目很对,奴隶社会似乎确实是历史的倒退,于是我也疑问为什么反而说它是历史的进步呢?后来我又怀疑,原始社会是否真的就那么美好,奴隶社会是否真的就那么残酷,“大道之行也”这段话出自哪里,说的是什么,当时的背景如何。通过去图书馆和在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我找到了答案。这个问题其实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第五,学习历史还要有怀疑精神,要学会转变思维方式,学会多角度(包括逆向思维)全面地思考问题。在大学里听历史课,其实更多的要听老师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要注意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

我们中小学所学,形成的是一种固定思维模式,或者说习惯思维模式、传统思维模式。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我现在问你,11等于多少,你回答说等于2,这就明显受了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在数学上,11确实等于2,但是在生活中,一个人加一头牛等于二么?一只狗加一个包子等于二么?一杯水加一杯水等于二么?所以,不打破这种思维模式,我们就很难有所创新,从而发现问题。

当然,要学好历史,除了以上几点,还有其他方法,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对大家有用。



2011 9 3 深夜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89a3507de80d4d8d15a4f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