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陪伴作图的作文 微风拂面,叶笛悠扬。公园里,广袤的草坪上支起一方蔚蓝的帐篷。从人物的容貌上看,应该是母女俩。女儿把书本摊在膝上,心无旁骛地写作业。母亲坐在右后方,浏览着手机里的各种信息,安静地陪伴着女儿。 远处,有几个人在放风筝。帐篷外也躺着一只风筝。母女俩为什么不去放风筝?春光无限好,痛痛快快地玩一场多好啊! 草木清香,母女相对无言。女儿手里的作业是老师布置的还是母亲布置的,我们不知道。女孩戴着眼镜,神情自若。她应该是一个好学生吧?假期到公园里来学习,环境倒也不错。是不是母亲规定她完成作业才能放风筝?母亲一定对女儿说过“做事情要分清轻重缓急”,或者风趣地说“先把功课搞定”。 可以看出,这是个文静的孩子。母亲陪伴她,无微不至。这样的母亲是值得称道的。不缺席孩子的成长,不抱怨生活的艰难。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并不看好这样的陪伴。图中的母亲正值青壮年,是打拼事业的好时节。而她,可能为了女儿,搭上了她整个的青春,从女儿的呱呱坠地到女儿上幼儿园,再到上小学。十来年的养育与陪伴,耗尽了她的心血。现实又给予她什么样的回报呢?身心交瘁罢了。她还有自己的父母,却不能朝夕相伴,甚至长时间都不能回去一次。她把痛苦吞咽,平静地围着孩子转圈儿。 人大代表、著名作家范晓青说过:“现阶段,中国的教育是入坑式的教育。”学校把教育的担子分给家长,接送着上下学、检查作业、批改作业、提背书默写、打印试卷……各种APP、青年大学习、问卷调查……更有甚者,孩子上课打瞌睡、不遵守纪律……这些也要问责家长。 试问:家长什么都做了,还要你老师干啥?学校的存在又有何意义?直接把孩子带回来自己教算了。 试问:家长把时间和精力全用在孩子身上,又拿什么去维持生计?更不用说远大的梦想了。 人都是有思想的。图片中的母亲一定也会思考这种种问题,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倍感无奈。她明白:身而为母,就注定了艰辛,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义务。她知道这是别无选择的选择,由不得自己“想”或“不想”。她不怒、不争辩。她认为“社会就是在矛盾中发展的”,把一切不满抛向春风,坚定执着地陪伴女儿。纵使心有千千结,依然安之若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8a22a5ec9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