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爱乐随笔二则(十六) 作者:刘蔚 来源:《音乐爱好者》2012年第04期 爱在黑胶 阳光洒进屋内,给微凉的天气带来些许暖意。随着唱针靠上唱片的边缘,唱盘转动,优美的音乐便荡漾开来。缓缓转动的黑胶唱片反射出一丛丛光束,有一种能让你的心平静下来的神秘力量。 正在放送的唱片是一张名为“给母亲的爱”的专辑,灰白底的封套上整齐地缀满了象征爱的红心,深情而别致;唱片中收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电影配乐《牛虻》中的《浪漫曲》、马斯内的《沉思》、舒伯特的《圣母颂》等小品。每次看到这张唱片,总会想起多年前在展览中心举办的那次国际音像制品展销会。那天,我跟朋友正在大目录板前抄唱片目录,忽然风风火火走进来一对恋人,头上还渗有点点汗珠,他们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学生,刚下火车,听说上海在举办音像制品展销会,特意赶来的,晚上还要赶回去。姑娘要抄目录,她的男友便弯下腰,让她把纸垫在他的背上来抄写。那天,除了“给母亲的爱”,我还购到了《小提琴演奏艺术的顶峰》、贝多芬的《月光》《华尔斯坦》《告别》等黑胶唱片,也从那对恋人默契温馨的动作中感悟到了爱的力量。那是世间最动人的音乐。 前些年,在大剧院听了一场郎朗与艾森巴赫指挥的巴黎管弦乐团合作的音乐会,曲目是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郎朗弹完这部作品后,在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又加演了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爱之死》。记得那天,艾森巴赫特意站到演员进出场的门口、第一小提琴声部的后面,像一个普通听众那样专注地聆赏郎朗的演奏,令人感动。说实话,《爱之死》我之前听得并不多,只觉得郎朗将它演释得激情澎湃,千回百转,跌宕起伏。回家后便急不可耐地到我的那一大堆CD中寻找是否有这首乐曲的唱片。找了老半天却一无所获,实在是失望极了。 后来,看到一张DG版莫斯特指挥的瓦格纳专辑唱片中,有这首乐曲,便如获至宝地买下了。前一阵,新的密纹唱机终于搬回家中,我又取出了一大摞尘封已久的黑胶唱片,一张一张地翻看,意外地发现也是DG版的黑胶中,有一张库贝利克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瓦格纳专辑,其中就有《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第一幕的前奏曲与《爱之死》,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急忙把这张唱片放进电唱机中,在库贝利克营造的富于波希米亚抒情气质的音响中,品味着瓦格纳的爱情哲学,也品味着库贝利克相较于莫斯特,一个细致庄重,一个冷静松弛,对于爱的不同诠释。 曾经不太喜欢柴科夫斯基的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总觉得这首乐曲的色彩有点灰暗和恐怖,虽然读过但丁的《神曲》,对乐曲取材于《神曲》的故事原型颇有兴趣,但长久以来很少听它。前一阵在读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圣马力诺共和国简史》,书中讲到,圣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8df82f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