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高等学校财务预算管理

时间:2022-12-13 08:44: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如何加强高等学校财务预算管理

作者: 许静元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10



许静元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摘要: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基于此,就高校在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预算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高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保证高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074-02

一、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高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预算管理作为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贯穿高校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的全过程。健全完整的预算管理是高校保持良好财务状况、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是有助于高校资源的集中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二是提升高校运营管理的科学化、增加开展办学活动及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三是有助于加强高校各部门工作的协调性。四是明确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目标,激发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考核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建立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财务资金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何管理使用好资金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首要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但有些高校仍然存在许多认识和实务上的盲区,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使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二、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编制内容不完整

充足的编制时间和科学的论证是保证预算编制质量的重要条件。近几年,财政部不断推行部门预算改革,高校编报预算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高校在预算编制中,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方法及编制人员经验加估计的方法。由于高校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分散化,客观上影响了收入预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支出预算过分依赖上年的基数,预算分配的量化标准不科学。因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收入支出的预算编制方法简单,预算内容不完整,又有编制人员经验估计成分,其准确性和真实性缺乏充分的分析和科学论证。另外,目前有些高校部门预算、校内预算编制均由学校财务部门完成,预算编制信息不全面,加上时间短、任务重,缺乏民主程序,造成了部门预算不能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2.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预算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预算中的数据都是各部门汇总而来,所以需要高校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和相互协调。由于长期以来,有的高校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对本单位年度工作预见不够,缺乏预算全局观念,校内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自主理财意识。编制人员单一,缺乏全员参与意识。许多高校都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人员的事情,高校的教学、科研及其他管理部门没有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只是被动地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指标,因此难以发挥财务预算的控制作用。

3.预算执行管理与监督不力

预算编制关系到高校的发展,预算一经批准,就应该严格执行,各部门应主动接受监督,但有些高校存在着预算随意调整的现象,造成实际执行与预算严重脱节。由于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然编制了预算,但预算经费下达到各部门后,使用权在各部门负责人手中,在经费支出上财务部门难以掌控,执行过程得不到有效监督,使得预算编制与执行脱节,破坏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另外,高校预算工作存在重编制、轻执行评价的问题,由此导致大多数的高校未设置监督部门,在内部监督上,大多数只停留在书面上,不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定程序进行监督检查,未在内部形成一种常规的制度贯彻执行。

4.预算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的高校未建立规范的预算评价考核制度,以及考核后缺乏配套的奖惩措施,使考核流于形式,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许多高校在预算资金内部分配上,只考虑教师和学生的规模,以及上年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期内常出现调整追加指标现象。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奖惩机制,导致学校各部门形成争夺资金情况,而对资金使用效益缺乏有效的考核。

三、高校预算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

1.预算编制要精细化、科学

细化预算指标,高校应将预算各项数字细化到每个院系、部门,将预算管理的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各收支项目必须有合理的编制依据,要有详细甚至统一的定额标准,逐渐做到人员经费按人数,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来确定。在总预算的基础上,要将预算细化到季度或月度,不断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对一些经常性支出,要细化到院系、部门。编制(下转76页)(上接74页)收入预算时,由各部门根据上年财政收入情况,按照学校发展战略要求、结合学校规模、办学水平,合理进行收入预算编制,编制支出预算时,以零为基数,从实际出发,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基础上,使成本效益最大化。

2.要重视预算管理,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应加大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及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意识。高校预算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广泛参与的意识,要认识到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能,更需要各院系、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及时沟通,这样既调动了各部门的积极性,又能促进预算编制的细致合理。因此,高校内部的预算编制加入了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和努力,预算指标就能更为客观、合理、准确和科学,避免了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另外,高校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由财务部门负责,而预算的内容包括学校的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部门,涉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学校所有事项。因此,要建立由校长领导,各部门参加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以院系、各部门为预算单位,实行部门预算管理。这样,在编制预算时,有利于财务部门与各院系、部门之间进行讨论、相互沟通。

3.强化预算约束力,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高校预算在执行方面,要严格执行预算,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层层把关,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依照预算审批程序,对日常预算支出活动进行管理,对超预算、无预算的支出应拒绝审批。同时,还需要对预算落实情况进行追踪、分析,处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时监督、控制。此外,高校应严格执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避免预算的随意追加、调整。学校各部门经费的审批必须在年度财务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数额以内使用,特殊情况超出计划数所需经费应按照规定先申请调整预算,经批准后按规定执行。

4.加强预算的绩效评价考核

建立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制度,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制度保障,高校要在财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依据,要不断完善绩效考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内容、指标,将各部门预算执行结果与单位年度考核挂钩。对于经费预算执行较好的部门,其正常经费结余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对执行比较差的部门负责人将给予批评或作相应处罚。通过考核与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逐渐建立起管理规范、约束力强,适应学校发展的预算管理机制。

总之,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财务状况。必须加强预算管理意识,细化预算的编制,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预算执行的绩效监督考核,建立健全严格、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改善高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资源使用的有效性,才能保证高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戚奇.高校预算管理浅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6.

[2] 高丽红.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07,(5.

(责任编辑:张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907b3d6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