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日语讲座有感 ——浅析日本国民性 日语2班 2010416014 郑丽颖 学习日语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除了语言的学习,我想我们不能忽视日本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学习。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想要学习一门语言,就要了解这个民族各方面的知识。听了讲座之后,对日本国民性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谈到耻文化时,在自己身上也找到了一些共同点,不禁想要进一步地了解,相信了解日本人的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会对以后日语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日本是一个时间观念非常强的民族。守时是日本人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它甚至体现出了一种秩序,在这个秩序中,会让你觉得没有什么小事是可以马虎处理的。我相信日本的电器之所以做得好,和这种精确的时间观念不无关系。严谨、精细、无微不至,在生活的每一个局部上打磨雕琢,以至于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特色。日本人的这种观念让我有很大感触是从上学期开始的。外教山岸光子老师每次都是跑着来到教室,由于校车经常晚点,所以老师难免会迟到几分钟,大家并不在意,可是老师总是连声对大家说对不起,让我们感觉老师是一个很严谨的人。这个学期的外教齐藤先老师也是一样,每次上课下课的时间都严格按照正确的时间表,上课时也经常看手表。重视时间会督促我们认真的对待生活,中国人虽然也时常强调时间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我想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日本人除了时间观念也有着很强的等级观念。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是幼儿时期在家中学习和养成的,然后他带着这个观念进入社会,无论经商从政,都要把它表现出来。对于一个传统的日本人来说,成为一个完全自由的人是件可怕的事情,他需要给自己找个上司,需要在社会的等级制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否则就有被作为社会垃圾抛弃的危机。这一点和很多中国人习惯于“找组织”有相似之处,但是又有点儿不同。中国人找组织是因为相信组织可以庇护他,为他解决问题,日本人找组织是因为习惯,需要有个人管理他。每一个日本人都高度重视自己家庭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愿意把个人意志从属于这份财富之下;而年长者则被看作这份财富的委托管理者,因此无视他们的安排会被认为是对所有家庭成员的侵犯。日本人反对在家庭中用武力威胁,家中的年长者很少成为强有力的独裁者,但家中的等级制运转良好。 “AA制”是日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现象,我想这也体现了日本人的一种观念。记得和外教山岸光子老师一起吃过饭。饭后结账的时候,老师没有带钱,可是她坚持让我们跟她回住的地方去拿钱。其实钱并不多,可是老师坚持要付自己的部分。按照中国传统的社交方式,今天你请明天我请,礼尚往来可以增进感情。日本人则恰恰相反,觉得付同样的钱,享受同样的美食和服务,平等地交谈。一个简单的社交习惯,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日本人喜欢按规矩办事,不喜欢冒风险,就像吃定额套餐一样,在已经知道价格的前提下才会放心坐下来。 二战后,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迪克特,对日本国民性进行了一番认真的研究,写出了《菊花与刀》一书,在他看来,日本人是菊花与刀的混合体,这使得日本的国民性独一无二:对内是菊花风情,人与人讲究和谐,相互尊重,对世代流传下来的贵贱等级与传统权威“像呼吸一样自然而然地接受和认同”;而对外则是日本刀的风格,霸道且充满进攻性,自认为是不能被征服的“神佑民族”,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他们无条件地一致对外,而且在手段选择上没有道德方面的顾虑。在我理解,日本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民族。日本社会中暴力事件经常发生,对暴力的不在意和对茶道花道的强烈爱好并存,这也许就是“菊与刀”的文化现象。 Ruth Benedict笔下的日本所具有的最鲜明的特征,包含以下几点:(一)对精神与意志的信仰;(二)对“各就其位”的严格秩序与等级制的依赖;(三)对“忠诚”与“情义”的执著;(四)对名声的看重。依据这些基本特征,作者对日本人种种特定行为进行了解释。总体上,日本文化属于“耻感文化”。 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日本人把耻辱感当做原动力。其实,在我自己身上,有时也体会到这一点。比如日语的学习,这一年来由于参加的学生工作比较多,耽误了很多时间。上课时老师让读课文,每次读的不好时就觉得有一种“耻辱感”,于是课下就更抓紧时间学习。并不是只有在觉得不好时才知道学习,而是觉得那个时候学习的动力会更足。我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但是如果学习的动力完全来自于“耻辱感”,并不能说它是一种正确的心态。 现在对日本国民性的了解只是表面化的一些,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相信会有更深的理解。而且了解过去有利于理解现在预测未来,相信会对我的日语学习有帮助。 经过一年的学习,日语学的不能说很好。主要的原因是努力的程度不够,虽然发现自己很多不足,但是也有信心。一开始提起日语并没什么感觉,但是现在越来越喜欢。从这个暑假开始,会认真练习发音,学习语法,也会多了解有关日本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希望下个学期日语会有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924b060f5335a8102d2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