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策略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策略 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近年来,因为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各大高校的扩招,以及人们的观念,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其增长速度之快使得市场不足以供应如此多的职位给大学生们。导致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既造成了许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将以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在需求关系上的应用。 标签:大学生就业问题;供求关系;失衡;解决策略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数量的供求失衡 供求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供求关系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关系,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商品的供给量恰好等于商品的需求量,就是供求平衡,可以理解为毕业大学生的数量大致等于社会需求的数量;如果商品的供给量大于商品的需求量,就是供大于求,会使得商品停滞,积压,很久都卖不出去,甚至降价卖出,导致亏本,公司倒闭破产;如果是商品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就是供不应求,商品紧俏,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供应方,需求方没有选择的余地。 2.中国高等教育的需求与供给 从需求角度看,因为大学生对工资要求较高,而社会更多的需求的是廉价的劳动力,这样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就很小。可以根据需求法则的影响,假设其他的条件都不变,则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比变动,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即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其价格可以类似为工资,需求量会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增加而减少。其次,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急需要高端的专业性强的精英人才,大学生显然还欠缺一些,也导致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很小。再者,企业往往都需要一些经验丰富、老成持重的人才,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又不符合这一点了,使得企业对大学生的需要量不大。 從供给角度看,1999年以前高考制度未改革,高校招录的大学生不多,自1999年以后,各大高校都扩展,使得大学生人数猛增,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一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这部分劳动力也暂且闲置下来了,随着不断扩展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被闲置,供给量远远大于需求量了,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供不应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上的生产部门生产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给人们消费的商品总额,小于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满足的物质资料生活所需的产品的总额。 3.毕业生向大中型城市流动趋势增强 生活城市的选择与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关联。我国沿海地区近年来发展迅速,因而发达城市与较发达城市和一些发展相对缓慢的乡镇之间的生活水平的差距不断增大,在高薪、高福利、高待遇、高生活水平的诱惑下,大多数毕业大学生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倾向于去选择大中型、沿海、发达城市的工作,而不选择较为落后的乡镇地区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毕业大学生向大中型城市流动的趋势。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策略及个人建议 1.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其一,就大学生而言,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首先从自身问题解决,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掌握的过硬的本领、技术,才会被企业所留用。大学生应该在学习之余,多多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例如能力、专长、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让自己在寻求职业的时候占取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其二,高校在课程的设定上,应该更多的结合市场需求,更加合理地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地调整各专业招收人数等等,全面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在领导学生走向社会化之前,学校可以专门开一门课程引导学生找工作。学校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快捷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供求关系,便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及时找到工作,而不成为闲置资源。 2.政府部门在体制、政策上的改革 政府要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把毕业生的就业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劳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因为许多企事业单位用人有很大的局限性,经常会优先考虑户籍在本地的大学生,这样既影响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又造成了对人才合理流动的阻碍,政府可以对其进行改革,淡化各单位对户籍的歧视与不平等待遇。 3.大学生应认清形势,适当改变就业观 如今大学生所处地位尴尬,某些大学生仍然存在认为自己是社会精英的现象,因此在搜寻工作的时候,高不成低不就,不愿意去基层单位锻炼自己,又无法再科技发达的领地站住脚。大学毕业生可以适当的转变思维,因为在很多小城市、乡镇急需人才,有很多的职位可以挑选,还有很多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存在 大量用人的需求。大学生可以适当的改变就业观,先去基层做起,锻炼自己,挖掘潜能,毕竟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积累经验,脚踏实地地从基础做起,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将眼光适当放低一些,毕竟找不到工作总比工作稍差一点好。 其次,大学生可以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打拼,自己解决就业问题,毕业生可以看准商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其他大学生一起走自主创业的道路,这样不仅在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社会的职位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提供更多职位、使得更多人有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 [2]谢作诗,陈玉璞.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什么坏事吧[J].经学家茶座,2006(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9c63777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