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思考分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思考分析 摘要:微信不仅是一个语音聊天软件,同时也是一个兼具多元功能的立体沟通平台,伴随微信版本的不断更新、升级、深化,如今微信已经成为了IM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者。本文通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于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进行结构分析,来思考微信的传播模式。 关键词:传播学;微信;信息传播 引言: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的信息沟通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话、短信,4G、5G时代的到来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形式。微信作为一款通讯软件其首先降低了人们使用手机交流的成本,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流量费用便可以实现文字通话、语音通话、视频通话,节约了人们的日常开支。另一方面是,微信作为聊天软件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新颖的聊天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沟通范围。因此微信也成为了目前主流的通讯,并且也开始逐渐在改变人们的哦生活方式。 本文基于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对于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微信本身的功能升级、广告推广方式以及传播的特性,从微信的控制、内容、媒介、受众这四个主要方面来进行关于微信传播模式的探讨。 1.Who——控制分析 在互联网最开始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较常使用的聊天平台与软件是腾讯的QQ,在QQ的功能基础上腾讯开发出了微信APP。由于这一背景,因此微信平台在功能上有一部分是与QQ的功能相似的,但是微信能够拥有如此庞大的客户群体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第一点,微信和QQ是由腾讯研发并运营的,在微信上线之前QQ已经拥有了很大部分的用户基础,并且在那一时期成为了人们普遍使用的聊天工具[1]。并且可以这样说,是QQ奠定了微信的市场地位和市场基础,正因为有QQ才能让微信以很快的速度就被大众所接受并流行开来。而且微信的注册门槛很低,甚至使用者可以通过QQ号直接登录微信,或者是手机号、邮箱号也可以用来登录微信,这也是初期微信能够快速推广开来的原因。第二点,是因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20~30岁阶段年轻人的主要通讯工具,年轻人的思想和观念都比较超前,因此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2]。微信正是利用了年轻人作为自己的市场优势,在此基础上对于文字聊天进行进一步的研发,让年轻人能够感受到文字通讯的时尚感和新相干,并且俘获了越来越多的人群和使用者。伴随着微信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也适用微信作为自己的通讯工具,足以见得微信操作系统的简便,以及其传播形式的深得人心。第三点,微信的传播形式最大程度的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相连,人们在最开始使用QQ作为聊天工具的时候,其目的是在于QQ能够与陌生人之间建立沟通关系,并且逐渐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社交圈。但是微信却截然相反,微信是建立在首先是手机通讯录的好友的基础上,才能成为微信好友,因此这些人群都是比较亲密的同事、朋友、亲人,所传播的信息也更具有私密性。在此基础上微信逐渐拓展到陌生人与陌生人层面的社交,涵盖的层面越来越广[3]。 2.Say What——内容分析 微信的传播形式有两个主要特征,私密性和实时性。私密性指的是信息的内容只有微信好友彼此知道,就比如微信朋友圈的评论内容只有评论者和被评论者以及双方共同好友才能看到。相比与过去QQ空间状态中任何人的评论都可以被看到,微信的这种形式就更加具有私密性。实时性则是指微信用户被默认为永远在线,只要有信息便第一时间能够接收到,而且微信还能够接受QQ的离线信息,这样能够避免用户在QQ离线状态下漏接重要的信息内容。此外,微信的传播形式也更加的多元化,其中最具有多元化特征的便是语音聊天,相比于过去人们使用QQ只是利用其进行文字交流之外,现在人们使用微信更多的是利用微信的语音、视频聊天功能。这样便最大的增加了其多元化特征,也填补了文字输入所不能传达的语气,让沟通的双方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到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也因此原因微信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人们喜欢这种利用微信语音进行沟通的新鲜感,并且利用声音作为短信息也更加方便便捷,对于所想表达的内容的表达也更加精准[4]。 并且微信的传播也催生了一个语言亚文化的衍生,也就是“表情包”文化,人们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使用能够代表自己情绪的图片来参与到文字沟通中,这就叫做“表情包”。伴随着人们对于表情包的使用越来越多,也逐渐衍生除了表情包文化,这也是源自于微信这种聊天形式下所产生的。图片所传达的内容肯定是要比文字所传达的更加直观,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包更轻松的读取到对方的含义,并且很多具有高效、励志意味的表情包也为两个人之间的沟通营造了更多的氛围,让沟通的内容也更加深入。很多年长者也能熟练的使用表情包来弥补自身不属于手机操作成绩、手机打字的缺陷,让其能够融入到社交网络当中,弥补了原本沟通上的障碍,让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年长者只需要轻轻的点击一下就能轻松的表达自己的某一种情绪,这种将沟通成本降到最低的沟通方式能够最大化的让年长者融入主流社会,与年轻人之间建立联系[5]。 3.In Which channel——媒介分析 伴随着微信平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微信中的功能也开始逐渐增多。近年来,对于微信APP的开发与升级,源自于智能手机的发展,微信的功能也充分的利用了智能手机的功能性。其具体表现在:第一,微信最吸引人的功能语音聊天,最大化的利用了手机硬件中扬声器和麦克风的功能;第二,微信能够录制视频发送给好友,并且还可以利用前置摄像头与好友进行视频通话,这是对于手机硬件中前后摄像头的最大化利用。第三,微信摇一摇搜索附近的人、搜索正在播放的歌这一功能,利用了手机的重力感应系统[6]。第四,手机能够搜索到附近的人,与他人分享自身位置是源自其使用了手机中的GPS定位功能。微信除了对于手机硬件功能的利用之外,还在不断拓展自身的新功能。例如利用微信进行付款,以微信摄像头扫描付款码就能轻松的进行二维码付款,这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微信的功能也会越来越丰富且完善。 4.To whom——受众分析 微信平台的交际范围主要分为三种:熟人交际、千米交际圈、陌生人交际圈。这种能够保证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精力情况来建立交际圈的形式,让沟通的方式变得更加舒适。首先是熟人交际全,也就是我们日常的亲戚、朋友、同时等等,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熟悉的人,并且具备一定程度的相互了解,这个交际圈子也是相对比较成熟的。第二种,千米交际圈是根据微信APP交友功能设置而来,人们可以通过查看附近的人来与附近1000米内范围内的微信用户建立好友关系,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附近的人进行求救。第三种,陌生人交际圈指的是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和漂流瓶来结识新的朋友,从而拓展自身的交际范围[7]。 5.With what effect——效果分析 伴随着微信使用者的不断增加,正如上文提到的,微信的使用者好友大多是与自己有一定亲密关系的家人、同事、亲人。因此,在信息传播上,微信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通讯APP市场竞争激烈,各大企业都在寻找渠道宣传自身产品,并且不断的挖掘自身产品的优势特点,微信公众账号已经成为了企业宣传自身的工具和平台。目前各大企业、组织都已经具备了微信公众账号,账号用于这些组织更新日常新闻,企业也会借助微信公众号组织活动,起到宣传自身企业的作用。并且企业还会雇佣个人来维护微信公众号,进行定期的信息推送,定期对于产品进行宣传,保证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的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查看到产品信息,企业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自身宣传的最终目的[8]。 微信公众号目前已经作为了人们日常获得信息和新闻的常用方式,一些传统媒体也都纷纷开设了微信公众平台,例如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等等。微信公众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增强使用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感,相比于传统纸质、电视媒体,使用者只能单一的进行观看阅读,却无法参与评论,微信公众号却能及时的向有关单位或者相关的新闻内容发表出自身的看法,并且这一过程是十分的快速加单的。在关注微信公众号之后,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变得简单了起来,人们一旦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在日后就能接受到公众号推送的新闻消息。这种方式让使用者能够及时的接受新闻内容,了解时讯信息。 结语: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通讯工具,借助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已经大大的改变了人们日常沟通的方式,也为人与人的交往营造了更多的场景和方式。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微信的传播模式也某种层面上代表了未来社交平台的发展方向。手机网络从4G走向5G也会为微信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与机会,并且手机厂商对于硬件的更新也让微信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在未来,以微信为代表的便携式媒体,也将成为社交媒体的主要形式,其便携性、实时性是主流媒体无法替代的优势。微信作为便携媒体的代表,其变革值得专家和学者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志安,黄桔琳. 传播学视角下互联网平台可供性研究及启示[J]. 新闻与写作,2020,(10):87-95. [2]赵清扬,李昕翼,郭银尧,巫俊威. 从分众传播的角度思考气象服务的创新——以微信公众号“噜妈天气育儿”的实践为例[J]. 中低纬山地气象,2020,44(04):87-92. [3]王懿辉. 媒介融合时代下医院报纸生存空间重构——基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J]. 传播与版权,2020,(08):1-3. [4]青花.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农牧民微信使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 [5]李扬. 政务微信在扶贫工作中的传播效果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6]李杰. 女装导购信息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和效果研究[D].东华大学,2020. [7]闫哲. 微信群健康传播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 [8]李绮琪. 代际差异下文化反哺对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02a2e3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