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夜魔》为例探析樊慰慈筝曲创作与理论

时间:2022-09-12 21:15: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以《夜魔》为例探析樊慰慈筝曲创作与理论

作者:曹丽娜

来源:《人间》2016年第19

摘要:筝,是中国一件悠久历史的古老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纵观当代创作的古筝作品,作曲家已经不再满足传统古筝定弦所带来的五声音响和技法上的束缚,中国筝乐艺术呈现出多元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态势。笔者以中国台湾作曲家樊慰慈教授的多声弦制筝作品《夜魔》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本体以及对多声弦制筝的演奏体会等方面做简要分析,让更多的作曲家及演奏家了解当代筝乐作品的多元文化 关键词:樊慰慈;《夜魔》;多声弦制筝;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I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13-01 一、《夜魔》乐曲创作背景

《夜魔》是樊慰慈创作的作品中比较与众不同的一首,这个标题的背景思想源于美国Marvel漫画中的人物夜魔侠,作曲家曾对《夜魔》这个标题的解释到:

他认为中国传统的美术获文学对黑暗面的题材是司空见惯的,而在西洋古典音乐作品里,也不乏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李斯特的钢琴作品《魔鬼圆舞曲》、拉威尔的钢琴作品《加斯巴之夜》等内容惊悚的作品。但在中国音乐中,即使是表现抽象的现代作品,也几乎都是以美好、赞扬的方向命名,因此他以《夜魔》作为新的尝试,借着艺术创作宣示思想的途径。其另一层含义是对于社会现象的一种反弹,现代人虽然大部分在民主、法治的国家,也享有相当大的自由,但现代人其实不是这么的快乐,时常看到的一些新闻或遇到的一些事情,觉得很无力,包括对于社会上、政治上、甚至文化、宗教上的一些不合理、不公平、不正义的事情,好像无法伸张。世界各地都有这样的事情,但法律却是很死的,因此需要法律之外的正义。

《夜魔》完成于20144月底,同年521日由谢岱霖在台北市国家演奏厅首演,是台湾第一首为多声弦制筝创作的乐曲。无法在乐曲演奏中任意转调或离调既是古筝的特点也是缺点。对于近代为古筝谱曲的作曲家来说,由于古筝在乐器构造上的问题致使他们在创作时在调性调式的随意变化上有一定的限制。虽说是可以考验作曲家的创意,但在音乐色彩变化上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多声弦制筝是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演奏家李萌教授共同研制的,于2007问世,并完成了首次演出。多声弦制筝的特点是将两个筝体合二为一,左右两面筝可采用不同的定弦(比如一面五声弦制,另一面七声弦制),虽然没有解决可以任意转调的问题,却大大开拓了古筝在创作与演奏上的更多可能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d1ded7ce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