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作文:视野

时间:2022-05-28 18:22: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8中考作文:视野•困惑•出路

口湖北省教研室史绍典

分析全国19个地区30中考作文题,感到中考作文命题正处在一个相对平稳而又蓄势待发的阶段。继近几年的命题充分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以来,今年有了进一步的探讨,同时也有“溯涸从之”的款曲,而这正是一种蓄势,它必将冲刺、突破,引来中考作文的革故鼎新。

一、视野:关注生活

生活,诚为写作的不二法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紧扣着学生的心、口,而学生的心、口,就系连着他们的生活世界。

“大海,我的朋友”{厦门题一)。厦门傍海,所以可以直接向海讨要生活。“大海,我的朋友”述说的就是“我”跟“大海”的生活故事。

那么,大海最能打动“我”的是什么呢.或者说,大海何以能成为“我”的朋友呢?三段歌、诗,正是“提示”“大海呀,故乡”,是大海成为“我”的朋友的理由,它注定要陪伴我,一起“漂流四方”“外婆的澎湖湾”,是大海成为“我”的朋友的根基,是它给“我’打上血脉的印记,永伴“我”温释;“礁石,.则是大海成为“我”的朋友的象征,大海磨炼了礁石,磨炼了“我”。歌词和诗,蕴涵着不同的内容,引导“我”从多个侧面把握大海。这里,故乡、外婆、礁石.作为大海磨灭不掉的意象,就对“我的朋友”做了根本的锁定。

说到“_真有趣”(_度门题二),就要回溯度门前两年的命题。2007年的“那时,我扁‘‘”,与2006年的“那一次,我尝到了_的滋味“,共同形成思考315”些“远生活”场景的“系列”。今年的“_真有趣”,则是隐去了“那”而对“那”的再品味!可不可以在半命题中加上“那时”,一或者

“那一次”,以成就“真有趣”的追述?“那一次”,是就一次的滋味做品尝,“那”,是对一个时期进行聚合性的回忆、思考与评说,“真有趣”,则是对“那”的总检阅,它可以有细部的“那一次”,也可以有综述的“那时”。而当“那”的时空既定,则人、事、物纷至沓来矣。

这让考生实实在在地有话可写。

有意思的是这些年对人称代词“你”的青睐。自从有了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以后,“你”成了作文命题的热门。2007年即有“_,你不一般”(南宁题)和“_,你好吗?”(陕西题)“你”之所以频遭追捧,是因为“你”所具有的丰厚的人文内涵。周国平先生在《一个人和三个人称》中说:把一个人当“你”对待,就意味着和这个人面对面,像朋友一样敞开心怀,诚恳交流。如果不是这样.心里仍偷偷打It着和提防着面前这个人.那就不是把这个人当做“你”,而是当做“他”了。

“离不开你”(乌鲁木齐题),诉说的正是对“你’的一往情深。 “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无锡题)‘则跟乌鲁木齐题“一”曲同工。只是解说题旨的“要求”.太过拘泥。“依靠”,是相依相靠,是指望,是离不开。而解开“学习的困惑”,乃同学间的砒砺学习、如切如磋,不单是依靠、指望。“生活的艰辛”则只能是替妈妈来说爸爸了,就无锡而言,、恐怕极少有学生处在这种状况。至于.思想的贫乏”与“心灵的巷白’,附会之言。对中学生来讲,“少年维特之烦恼”有,飞天之梦想有,“苍白”“贫乏”,是留待“成熟”以后发生的事情。

你误解了我”【青岛题二).也是演绎的 “你”。横线留出空格的“你”是谁?粗略地可以排列出如下的方方面面:父母、师长、兄弟(姐妹).朋友、同学•一般应是关系亲密的人。那么,“谁”的误解最让“我”在意?哪方面的误解最不能让“我”释怀?甚而至于影响到“你”与“我”的关系?这是写作的关键。尤其要写出被误解后“我”的态度。


这是一种关于“你”的生活叙事。 而“那一刻,我们_”【河北题一》,诚为2007年厦门中考作文题“那时,我_”的翻版,无甚创见。去年对厦门题我有较为肯定的评价,今年重评,当无话可说。

生活,反映在多方面,只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河北题二)。诗意太过,诗意过则极易扭曲、变形、极端,极易遮蔽生活的真实。比如,“阳光”怎么界定?1.阳光总在风雨后;2赤橙黄绿青蓝紫,阳光为七色;3阴晴雨雪,自然常态。“生活”又当如何琢磨?1.生活是丰富多彩的;2.生活是绚烂多姿的;3、生活是千变万化的„„何况,初中学生的生活,该是怎样的“充满阳光”,殊难言说。

“请记住我们的老师”(吉林题二)这是为老师的祈请与呼告,也当是一种生活。拟题从汝川大地震中的师之楷模切入,又一次让人们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看到曾经端坐过神圣的“天地君亲师”牌位的老师的崇高。(其实,这些老师也只是在突发灾难到来之际,继续着自己的“平凡”)在斯文扫地的当下,引发对“身边的老师”的观照。一个“请”字,诉说着为师者的艰辛。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汉川大地震中有了那些老师的无畏牺牲,才能够唤起对老师的“记住”呢?一定要透过汉川老师的崇高,才能够明了“身边的老师”的平凡的功不可没么?

喜、忧,抑或悲哀?

学生当然不明就里,他一定会写出感动、感激,并将两地的老师做比较,畅言“永远记住我们的老师”。而在我看来,这总有些差强人意。

二、困惑:演绎概念

概念是事物的浓缩,内涵和外延的丰富是把握概念的关键。概念入诗、概念为文.都是极难做的事情。概念更有判断、推理相随.思辨起来,更为不易。-

是不是在生活的层面之止,就应该建立起思辨?于是,直接以概念命题,就频频出现在今年中考作文中。

以“和”的词典释义为话题作文【青岛题一} “和”是一种状态,中国人历来强调“和而不同”“和而不同”乃为一种境界。比如,一个乐队,想要演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需要使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各奏其乐,各发其声,从而汇成宏大动听的交响乐。反之,如果乐队中都使用同一种乐器,其单调的确乏善可陈。词典所释,只是“和”的“词典义”.远非其深邃的哲学意蕴。

但初中生要进入这一层面实在太难。他们无法驾驭如黑格尔所说的“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的4和”的价值。按“词典义”发议论,则空泛;虚拟故事写记叙,则平庸。殊难成文。

文面的价值取向,与蕴涵其中的哲学价值取向,实为两端。命题诉诸与主渠道的“和谐”相一致,恰恰是忽略了“和而不同”的内涵。

以“完美的_”为题作文(贵阳题)“完美”是一种追求,它通常存在于理想之中。更多的时候,完美是一种感叹的情绪、赞赏的状态,对人与物,是一种虚饰的颂扬。而所谓完美的东西,则往往让人望而却步,失掉自我。

拟题中对“完美”事物的提示.诸如括号内所说的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初中生活、人生、家庭、人格、答案、瞬间、谢幕、作品、建筑,等等,有可以称为完美的东西吗?

写完美的什么好呢?只能是写我们现在还不完美,而应当在这一点上、在这个方面努力追求完美,“完美”,是永不停歇的追求!

“一个让我_的日子”《南宁题),则是要求用一个情感的概念(如“自豪”“悲伤”“感动”“振奋”“懊悔”,来表述一个“日子”,这个日子就应该是满贮着这种概念的体验的。

是不是捡拾生活的碎片,来拼织情感的网络?

事实是仅凭一个概念,难于让这个日子成大“永远”


“考验”(西宁题二)。其实,考验的种类太多太多:上级考验下属、老板考验员工、情人考验情侣、自己考验自己•一并非全是“灾难”“病魔”等等,才能成就“成熟”“坚强”等等的。

“牵挂”(海南题二),老题。老树新枝,要写出“牵挂”这种极细腻的感情极为不易。“牵”,是“连,,是“系”,丝丝缕缕地牵、殷殷切切地挂,始为“牵挂”

“牵挂”谁?故乡、故土、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朋友、恋人„„所有能牵肠挂肚的人、事、物,均在毅中,但是写来总是平平。

“珍爱”(黑龙江题一))}“珍爱”后面该跟什么,有点拿捏不住。佗的视界偏窄,只能是“珍爱宝贝”“珍爱童年”“珍爱友谊’“珍爱初恋”“珍爱那一瞬间”“珍爱第一次”„„都是些甜蜜的、细腻的、钻糊糊的“情感”往事,一如风花雪月、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女孩子写来,可能得心应手。当然,男孩子只要IL%存细腻,也未尝不可着笔。

“明天”(黑龙江题二)“明天”是一种寄望与期待、延续与畅想。但是,“明天”,一定是牵连着,昨天”与“前天”的.“往日不可追,来日犹可盼”。恰如长沙题“明天的太阳是新的”一样,都是一种寄托与翘望。

“明天的太阳是新的”(长沙题),是从“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脱胎而来。“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与中国传统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理念相合。而“明天的太阳是新的”,则是站在今天看明天,是寄望于明天。可能是今天发生了点什么,有了某种失落、怅惘,甚或伤感,那么,朝前看吧,“明天的太阳是新的”

以“_不容易(或—容易)”为题作文{海南题一)。这里是“容易”与“不容易”的辩证。实际地说,“容易”与“不容易”是相对的。提示如“帮助他人”“战胜自我”“拒绝诱惑”等,都可以拿在这里做相对的“平衡”。一比如,“帮助别人”,说“容易”,是因为“我能”,说“不容易”,是因为“我不为”。所有填入空格的,全都可以构成这种“为”与“能”的辩证。不论是写“容易”还是竺不容易,,都应该蕴涵这种辩证。

更有以口号、口令入题的。 “向前,向前,向前!(北京题》军歌的旋律,军队整齐划一、步调一致、一往直前的口令和标志。军队拿它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拿来作为作文命题,则颇费思量。 军队的“向前”,不容商量、不许停滞、不准倒退„„

人生(生活)则不然,人生(生活)有进退、张弛、先后、上下、荣辱,出世入世、庙堂江湖、辉煌平庸,等等,它可商量、可停滞、可后退。让学生一味“向前,向前,向前”从什么地方“向”,又要“前”到哪里呢?

概念入题,要审懊! 三、出路:张扬个性

真情实感、真我性情,是作文的生命。无病呻吟、58矫揉造作,为作文的末路。 “难忘那张脸”{陕西题一)。确切地说,“慈祥的脸”,让“我”感到的是和善、可亲;“疲惫的脸”,让“我”明白的是困乏、无助;“陌生的脸”,让“我”看到的是疏离、不安【尤其是本不陌生而陌生了)断无从慈祥感到“生活的温婆”、从疲惫明白“生活的艰辛”从陌生看到“生活的多彩”的。如果去掉提示文字,去掉“半命题”中的横线,直接以“难忘那张脸”命题,还真是不错的。

同样,直接以“做个有心人”(陕西题二)为题,也可能更好。“做个有心人”跟提示之间,了无牵连。“做个有心人”,于己,认真;于人,真诚;于事,完备;于物,善待。

怎么就跟“世界”一下子搭上了界? 要看到,“同一个世界”的前提下,这个世界,本是大家的(包括所有所谓“有钱”“有权”“有心”的人),更何况“有钱人”“有权人”“有心人”概念交叉,“有心人,更多时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2d2d245acfa1c7aa00cc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