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体育节为契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研析

时间:2022-04-14 01:3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以校体育节为契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研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课标”语文教育的阐述中可以看出:高中语文应重视开展实践活动教学。如何有效开展?结合我校每一学年都举行体育节系列活动的实际,我有如下一些思考与尝试。

【一】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育人目标

在强身健体、培养个人意志、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同时,融入语文的因素,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活动是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活动本身只是手段,语文活动课重视活动形式的完美,更追求活动目标的落实。要发挥活动的多种功能,使每项活动都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有实效。

具体操作中重在“四意识”、“三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体育节的系列活动中积极动脑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乐于研究探索新的事物。

2.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到体育节的系列活动中,获得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3.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在积极参加体育节的系列活动,加深对自我能动性地认识和体验,树立责任感,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志趣和情感。

4.合作意识:在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精神,立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互助,尽职尽责的态度。

5.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体育节的系列活动,积极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善于全面、完整地认识事物,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6.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能提出比较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7.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体育节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合理解决问题。

【二】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细微模式

为切实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活跃校园生活,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以一年一度的体育节为抓手,认真筹划,有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此为契机,语文学科主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基础上构建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细微活动模式。

活动模式一:有奖征集班级解说词 在田径运动会前夕,每班都要准备一份班级解说词,作为开幕式上的班级特色介绍。我喜欢利用这一时机,在全班开展有奖征集,要求所有学生参加,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这一举措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重视群体间的交流,相互启发。学生的语言天赋被彻底激发出来了,一份




份极有个性的班级特色介绍诞生。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适时而有效地得到发挥。

活动模式二:全员参与通讯报道 体育节系列活动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很值得报道。我将全班分成十个通讯报道小组,每组4-6人,选出组长,由组长进行具体分工,确定材料的搜集整理人员与通讯稿的撰写人员。而我的主导作用那么表达为把握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帮助学生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和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将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逐步养成并强化自我意识与竞争意识。

活动模式三:布置与落实体育节随笔 根据新课标中“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一要求,我布置学生用笔记录校园体育节的所见所闻,体裁不限。可以是体育节的花絮,可以是随想感悟,可以是人物小传,也可以是对比赛的评论,字数不限。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又形式自由的写作活动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当为期一个月的体育节结束的时候,我收到了所有学生的作品,感觉个个激情洋溢,篇篇文采斐然。

活动模式四:有语文特色的研究性学习

我认为这一项活动重在教师的“引导”与“辅导”,具体而言有四:①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的起始点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场”,诱发学生质疑、生疑,自主寻求需解决的问题。例如体育节期间校园随处可见的宣传语就存在一个规范与贴切的问题。②规范学生的研究态度。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容易懈怠懒散、畏难退却。因此教师自始至终都应重视规范、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心态,培养严肃认真的态度、科学求实的精神,坚持研究的毅力。③驾控学生的研究过程。为了保证研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师的驾控很重要。如对有语文特色的课题的确定。再有,研究过程中的激励与督促也是必不可少的。④评价学生的研究结果。教师的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努力谋求科学的评价体系,创建多样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积极、准确、中肯、全面的评价。要注意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同科学研究的评价,让学生动力不减、信心十足。

【三】确立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反思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着我校在体育节期间的活动形式不断创新,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开展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鞭策着我不断对之进行反思,并逐步常态化。

反思一:关于“小”与“大”的矛盾

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它大在是个新课程,它大在要求学生从小就应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他们的能力行吗?学校的条件行吗?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一段时间的实践说明,以前的理解太狭隘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反思二:关于“扶”与“放”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教”,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却离不开必要的“教”。这后一个“教”就是指导。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主选题”,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经过实践的摸索,事实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甚至是训练。要“放”就必须先“扶”,否那么学生无所适从。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目前看来,放的还不够。

反思三:“新”与“旧”的冲突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新的师生观、新的教学观。以前自己以教学主宰者自居惯了,不知不觉地老用讲授法,介绍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结果两三节课下来,学生就兴味索然了。这时,我才发觉:不对劲!活动课不能这么上!活动活动,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旧的单一的讲授法必须淡去,必须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活动育人”。

反思四:“单兵作战”与“集体协作”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决不是一个教师就能全部包下的。刚开始实施时,以为只是自己的课,不好麻烦人。但当学生开始自由组成活动小组时,才发觉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去指导那么多组,可以让学生去请其他指导老师。后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教师间的集体协作才能高质量地教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怎样争取不同老师的主动配合,又不会给他们增加太多工作负担,正成为一个新的难题。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新实践。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践刚刚开始,我目前所接触的只是其中一隅,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仅仅只是初步的。大量的实验工作还在后面等着我们。我深知,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我将继续秉持着务实求真的态度,深入学习,大胆实践,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在不断摸索中为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9bcac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