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评课

时间:2023-01-07 18:38: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因数和倍数评课

今天听了岳芝梅老师的一节《因数和倍数》,收获颇丰。岳老师把这节课上得很朴实,而朴实中却处处彰显着深刻。下面是我听了这节课的感受:

感受之一:在教学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以直观形象自然引入今天的教学。问题是:12个同学排队做操,应该怎样排队呢?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队形的排列方法,然后利用圆片代替做操的人画一画,使教学环节紧密衔接在一起,在画的过程中写出乘法算式,举一反三体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充分利用写出的算式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为学生设计了“接受、领会、模仿、理解”的学习过程:先结合算式4 × 3 = 12 介绍“43都是12的因数,12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让学生读读、想想这几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是与乘法有联系的,表达的是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接着要求学生根据6 × 2 = 1212 × 1 = 12说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在迁移中进一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感受之二:在新知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思维。本节课中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都有比较好的方法。如何通过学生的探究找到方法,成了教学的亮点。如“找24的因数” ,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课的难点。应该说,找出24的几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出24的所有因数。教学中,岳老师先让学生写出乘法算式,这里,有些学生是有序写的,有些学生没序并且有重复或遗漏现象,这里岳老师引导学生对有序和无序找的作了比较,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感悟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评课

听了王老师的这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一课,受益匪浅,感受很深。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整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1.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数学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2.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探究长方形的周长时,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平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最后学生探索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王老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新课标提出的算法多样化。

3.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老师没有灌输给他们方法,而是通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理解感知的。 4、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王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王老师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融洽,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习题设置具有梯度性,多样性,层层深入。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求法之后,王老师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层次不等,难度递进的一系列巩固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知识进一步进行内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王老师这一节课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是一节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983b05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