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虽无字,常读便是书免费范文

时间:2022-12-30 22:08: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山野之中,无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无论是活动还是静止的,其实都是一种符号,在为我们揭示出大自然的秘密,可惜大多数人都还不认识那种符号,没把天地万物当作大书来读,始终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无法上升到一种新的高度。过去我也是这样,看到大海,不过是那么多水,看到美女,不过是一张嘴巴两条腿;要是谁跟我侈谈什么高雅艺术,我就会避难就易,避重就轻,有时干脆就闭嘴,要不然,就会言不及义,出尽洋相。后来我经过深刻反省:认识到一个人虽然天赋重要,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应是后天,只要肯下功夫,通过不懈努力,岂能一成不变?于是便下定决心,从头开始,只要敢冲破那道自筑的围墙,打掉自卑感,只要站得高,就会看得远!于是我便夙兴夜寐,孜孜以求,频频走进大自然,去阅读高山大嶂,辨识流岚轻烟,并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渐渐就品出了滋味,尝到了甜头,然后一步步登堂上殿,不再坐井观天。说起来这种阅读方法,也简单得很,既不用焚香沐浴,也无须斋戒净身;可在崇山峻岭,也可在涧旁野径;只要放下得失,心无挂碍,一草一木,就能变成文字,一沙一石,也会化作语言。读罢高岭又读深谷,通篇都是生机勃勃、诗意盎然,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杰作,最精彩部份,便是天地大美。 现在就把这种阅读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慢慢的述说出来。我深知手中这支笔其实非常生涩,已写不出什么好词佳句,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坦露出来,我最大的奢望就是,在景物描述中,能够透露出一些我内心深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东西。

说起来确实算不上复杂,我也并没有过什么奇遇,但要把这一历程完整地表述出来,还得先从城外一座青山说起。那山不算很高,离我居住的地方也不算远,每当天气晴和之时,就连我这肉眼凡胎也看得见,那可并不是一座平凡的山,人们习惯叫它为神山,山上除了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外,还有神庵古庙,禅宫寺院、晨钟暮鼓、袅袅香烟,我几次都想抽空上去看看,由于工作繁忙时间有限,一直未能如愿。也许是缘分到了,那一天似乎还在睡梦之中,耳边就传来阵阵鹊鸟的叫声,好象有什么喜事在催人早醒,我一骨碌爬了起来,有如神助一般,觉得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刚好又是周末,是出游的好日子,于是,便背起行囊,掖好山杖,独自朝淡蓝色的山峰直奔而去。

小时侯念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攻关不怕难,只要肯登攀,当时是囫囵吞枣,并没有真正理解,如今想来却是至理名言。一路之上,可谓心舒情畅,但到了山脚,却踯躅不前。呆望着弥漫山峦,云遮雾障,路陡如天梯,总想打道回府,若真的是这样,岂不成了懦夫?还会让人笑话,正犹豫间,忽然想起了这首诗,正好用来激励自己,于是便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加快步伐,不久就跟上了先行者,甚至还把他们超了过去。

果然是站得高,才看得远,此时的我,双眼正贪婪地饔飧着无边风暴,我不是宗教信徒,也不懂什么真主和上帝,我只是一个大自然的爱好者,从小就醉心于探索一切未知和奥秘。于今在这里披襟远眺,饱览山川,思绪纵横,有如遍阅古今。走着走着,又是山随路转,一峰巍峨,云缭雾绕,直插云天,上有大雄宝殿,藏经书院,黄墙碧瓦,隐隐约约,如同太虚幻境一般,心里一阵激动,差点就要跳了起来伸臂并大声高喊,但马上又意识到,这是清静之地,不是闹市街区,不管这里是否真的有神,但是庙里的和尚尼姑,肯定也在修心养性。


关于宗教信仰,我一向赞成信者有,不信者无,但人世间的真和假,善和恶,美与丑,一定要分清,不要让纯洁的心灵,被纷纷扬扬的尘埃所蒙蔽。凡上得此山来的人,不论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者,都想摆脱那陈腐的世俗观念,给心灵找到一块清净之地。人群中有老有少,有富有贫,有成双成对,也有独客单行,现在可看到,每个人都是心境祥和,喜气洋溢,没有半点疲劳的痕迹,尽管各自家庭环境不同,经历各异,但都愿修善心,愿种善果,愿做善事,让德福滋润后人。

经过大半天不停地攀登,双脚终于站到了最高顶点,第一感觉就是远离了红尘。我久久地凝望着远方,不知不觉沉浸于半醉半醒中,恍惚间,山,不再是原来的山,而变成蓬莱仙境,云,也不再是往日的云,好似片片白帆在大海中航行,天上地下,远近高低,美仑美奂,有如梦境,我连忙用手往身上一捏,感觉是痛的,证明自己还清醒。莫非是菩萨在显灵?真不可思议,但我相信佛祖所说:境由心造,心由境生。这里有檀香袅袅,木鼓沉沉,所有烦劳郁闷,皆烟消雾散;一切恩恩怨怨,亦抛之脑后。此时的我,真的是超凡脱俗,悠哉悠哉,快乐无比。

在香烟缭绕的山头兜了一圈,瞻仰了那神奇无比的一对生死树,同时也拜别了诸佛众神,然后又另择路径。这是一条盘回曲折、云遮雾障的崎岖小道,打从漫山遍野的丛林中悄然而去,很快又隐入其中,走着走着,不觉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心里正忐忑不定,只好穿过一片缠满枯藤的老树林,顿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绿树丛中,佛塔高耸,半山壁上,红亭翼然,一阵惊喜,急忙快步向前,忽见林外有楼宇隐现,斜斜石级,直通其间。我沿阶而上,抬头一望,方知是座神庙,红门漆柱,鎏金牌匾,松柏掩映,肃穆庄严。此时,一位长者,刚好走出庙门,一派道骨仙风,气度不凡,一看就知道是位高人,我连忙上前施礼:大师在上,小辈因山路不熟,一时迷失方向,误入宝地,有所惊扰,请多多原谅。只听一声阿弥陀佛:善哉!本殿乃修心静所,周围林木茂密,曲径环回,一般鲜为外人所知,今日施主有缘,老衲聊备清茶一盏,不妨到敝处稍坐片刻。我闻言喜不自胜,因有谜团萦绕于怀,正欲上前打听,不料长者开言有请,先是客气了一番,随即跟大师走了进去。

茶毕,我起身辞谢,同时拱手相问:原谅晚辈孤陋寡闻,曾闻此地乃唐代佛门圣地,后因多场争战及盗贼浩劫,只存几处破败寺庙和残墙断壁,常年荒寂无人,不想今日所见,让我大为惊奇,山上楼台参差,殿阁魏峨,莫非已走入世外桃源,来到蓬莱仙境?大师听罢,哈哈一笑,答道:此山方圆二十里,本是人间福地,山幽景美,环境清静,禅堂寺院,众僧云集。只因人为毁坏及自然灾祸,民间又缺乏财资,已多年无人修缮,加上风摧雨残,狐鼠侵袭,境况日渐衰落,香火时断,致使一片狼藉。虽然佛寺破败不堪,但佛祖并未被人们忘记。善男信女们,还会前来进香,看到庙宇凋敝,香火时断,景象凄凉,许多人常常因此寝食难安,有些便私下里商议,若把它打造成旅游胜地,既可让人烧香拜佛,也可让人来观山赏景,岂不两全其美!这造福于人的大好事,已得到我佛的保佑,很快便行动起来,许多热心人士日夜操劳,献策献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更有海外亲友,闻风而动,争先恐后,捐资不息,众信善举,终于修成正果,历时数载,宣告大功告成。如今面貌,已今非昔比,正如施主所见,这里已是十步一亭,百步一阁,山上山下,游人如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cd3270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