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时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教师需具备一流的道德学识水准 《学记》为当时的国家设立了一个教学计划,提出了大学教育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程序:“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做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学记》以“知类通达”为学习的最高目标,照后世著名学者王夫之的解释,就是“通所知以达于行”,这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极高,《学记》还认为:“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通过这样长期的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道德学识水准已达到了理想化的程度,可以想见,作为执掌当时的最高等教育并由君王认真考察挑选的教师,当然需具备更高的道德学识水准,具有在当时国家级的可比性。我们知道,先秦时期教育并不普及,名师如孔子,亦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成才率似乎也不高,而其中“可以为师”的好象没有几个人,汉代专置五经博士,由他们任大学教师之职,道德学识水准要求极高,选拔也极严,全国仅十余人。《学记》还这样描述了古代君王对教师师德的敬重:“古代君王以选择教师为首要任务。”“在教育工作中,尊敬教师是难能可贵的。尊敬教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根据礼制,教师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应当说,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极为崇高的,很多方面甚至于已经超过了当时的政府官吏。这当然与教师所具备的道德学识水准紧密相关。 二、教师需具备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流的道德学识水准并非作为教师的唯一条件,《学记》还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学记》论述了很多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为现代的教育学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诸如“预”的原则,及时施教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启发性原则,“相观而善”的原则等等,其思想的精华至今为教育工作者广泛运用,这里暂不展开论述。我们只就古代教师素质来看,会发现《学记》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也有极高的要求,具体地说《学记》要求称职的教师不仅掌握这些教学的基本原则,还要能根据这种原则而实施自己的教学。《学记》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保证教师素质,《学记》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有真才实学,“ 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作个好教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此外还必须教学有方:“诱导而不强牵;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另外要有进取心:“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这些要求,在当时比较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体现了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到现在仍然焕发智慧与理性的光彩。《学记》认为教师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善于启发诱导,指出:“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只有善于多方启发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这里的“博喻”很不容易做到,现代的教师在课堂上对所教学科能随心所欲、旁征博引的并能恰到好处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也是不多见的,可见《学记》要求古代教师教学水平达到的高度。《学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观而弗语”、“开而弗达。”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常加以检查指点,启发诱导,但不要灌输,不要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学记》还认为“好的教师不仅给人以知识,还要诱导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教师讲课,要简单明确,精练而完善,举例不多,但能说明问题。”这些意见对现代教师的教学仍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学记》对不合格的教师,有如下阐述:“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际。”并指出了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即使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教学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其原因就在这里。 ”《学记》指出了当时教学上存在的只注意背诵、满堂灌、满堂问、只赶进度,而忽视启发诱导,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注意因材施教等不良的现象,“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领先的。”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多年来此类型的教师还是随处可见,两千多年后以《学记》的语句来形容当代的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似乎无须作多大的改动。 三、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记》指出:“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轻率,或者是畏难中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 ”在这里,《学记》把学生在学习上容易犯的毛病归纳为四种:贪多务得、孤陋寡闻、掉以轻心、遇难则退。这四种毛病,因人而异。《学记》认为教师要纠正他们的错误,必须掌握他们的学习心理。《学记》还认为,教师应该知道:“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坚固不易攻破的趋势;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个人瞑思苦想,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教师还应该知道:“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会提问的人,象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会对待提问的人,要回答得有针对性,象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从容地响,让别人把问题说完再慢慢回答;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以上的精辟论述,都对教师提出了应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的要求,可以说这些要求已经超越了历史和时代,到如今依然实实在在,得到当代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学记》这些关于教师素质的见解和主张,是针对两千年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来谈的,在当时非常先进,到现在则太过简陋,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现代教师面临的教学形势和任务已经完全不同,科学的教育管理对教师也有了更新的要求,但联系今天学校的教学情况,我们从《学记》的论述中,看我国古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依然能得到深刻的启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d1837c5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