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才能做好副刊编辑 [衡量一张报纸是否一流,是否精品,是从多种角度考察的:有多少有价值的新闻、有多少亮眼的版面、有没有“留住客”的副刊等等。而这一切是需要记者、编辑的过人的“眼力”、辛勤的操劳及其相互合作去共同完成的。但在实际工作中,重记者、轻编辑,重新闻、轻副刊的现象不是只在少数新闻单位发现。尽管近年来“新闻引客、副刊留客”的口号喊得山响,将副刊的范围扩大到各种专版,但在新闻单位内副刊编辑处于“低一档次”的地位似乎很难改变。 副刊编辑工作,是报社的基础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搞好副刊编辑工作,是办好报纸的关键。我做过多年的副刊编辑,这里想谈四个方面的体会:第一,学习是根本需加强;第二,通联是基础轻视不得。第三,要带领作家在活动中写好副刊稿件。第四、副刊编辑也要有政治敏感性。 一、加强学习是搞好副刊编辑工作的根本 一个版面没有差错是低层次的要求,一个版面格调高雅同时可读性强才是高标准,即我们通常讲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一个专版办得好坏,与副刊编辑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密切相关。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南方周末的《芳草地》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我想首先源于编辑们的组版思想、鉴赏水平以及伯乐眼光,而这一切,编辑的学习与”充电”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副刊编辑,不仅要精通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还要对当今文坛的各种流、各种思潮有所了解与研究,这方面,我觉得我们报社的学习空气不浓。我们许多年轻编辑谈文艺问题、经济问题,都是读者水平、观众水平,而不是专家水平,这明显与学习有关。我们有些编辑甚至除了自己的版面以外,其他版面和报纸都不看,以至重复用稿都不知道。这就跟编辑的要求差之甚远。记得前不久有一篇文章讲一位”美女作家”从不看报看电视就能当好一名作家,我觉得实在是一种误导。凡是文章写得好,版面编得好的记者与编辑,一定是学习不错的人。一个不学无术的编辑,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作家也是如此。 二、通联是报纸的基础轻视不得 过去我们提倡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搞好通联工作是党报工作的光荣传统。一张报纸,光靠编辑记者的努力,三头六臂都不行,发挥广大作者与通讯员的积极性,报纸和版面才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这方面,李春溪编辑是我们编辑学习的楷模。对于业余作者和通讯员来稿,他有稿必复。不管用与不用,他都要给作者一个认真的答复,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他从不打电话,而是靠一支笔写信,许多作者看了他的信件,都非常感动。我碰到许多市内外地作者,他们都为老李这种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交口称赞。另外,他的副刊编辑思想也值得我们学习。他说,作为一个编辑,应该是以文取稿,而不是以人取稿,编辑可以有偏爱,但决不可以偏废。比如你不爱古体诗,但不能反对报纸刊登古体诗;你不喜欢杂文,但作为报纸副刊不能没有杂文。报纸要适应各种读者口味,多种风格并存。我觉得,我们现在一些年轻编辑通联工作比较薄弱,眼睛老盯住几个自由撰稿人或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d1eb33593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39.html